Waiting at the station
在車站等候
大部分人都相信,命運有著特定的目的,彷彿他們命中注定要成為一個特殊的人物。這些人生命的課題就是找到具體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而做好所有的準備:犧牲時間、付出心血,想盡辦法到達終點。在青少年之中這種生命態度是相當普遍的,他們認為在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之前,所有的教育都是在浪費時間。不少人都在這種不成熟的模式中,度過了大半的生命。在明白自己生命確定的目的之前,虛度了光陰。
這些人相信會有一班專車,帶著他們到一個特定的地點-「成功」。於是他們就在車站等候,注視著所有駛過的列車(機會),跟其他等車的人一起玩電子遊樂器消遣。他們或許會細細打量每一列經過的列車,看看是不是他們該搭的車,但是因為車上從來沒有清楚的標示出目的地,所以一列列火車駛過,都沒人上車。
在車站上,有些人漸漸覺得跼促不安和不滿了。不斷想著什麼時候會有人來指點他們,告訴他們該搭哪一列火車。他們橫挑豎撿,滿腹狐疑,而不願冒一點風險的登車而去。他們擔心搭錯了車而浪費時間,他們害怕到錯了站而不得不回到原點,甚至因而錯過了原來該搭的車。就這樣,列車一班班不停的駛過,而他們什麼也不做,只是在車站浪費時光。
這些人沒有人想到所有火車的目的地都一樣是-「死亡」。這些火車的時刻表可能不同,沿途的停靠站(比如不同的職業生涯)可能不一樣,但是最後的終點站卻都一樣。既然如此,這些人還不如登上下一班列車,把握下一次機會參與車上的活動,親身體會這次旅行。如果這樣,他們就會注意到同行的旅伴,變化無窮的沿途景色,以及列車行進時的愉悅感。在車上,他們要接受的挑戰是如何創造性的利用時間與才能,特別是在與其他乘客相處的關係上。
選擇火車時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已經上了車的乘客性格如何。他們是頭腦嚴肅還是尋歡作樂的人?是音樂家還是詩人?是一派從容還是面目緊繃?是道德正義之士還是自由意志論者?從這些特質中,就能對長途旅行中可能會有什麼氣氛略知一二。
一個人想要享受眼前的旅行,就必須放棄對未來目標的投入。他們可以在任何一個停靠站下車,換搭任何一班列車。下車後的危險是在另一個候車室裡又一次的舉棋不定--停止了參與,而不是把自己投身於另一列經過的火車中,重獲一次嶄新的經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