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19 21:31:32| 人氣1,8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Note on Italo Calvino《宇宙奇趣全集》「零時間」篇第一部分「Qfwfq的其他故事」〈鳥類的起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一堂融合了幻想、童話與漫畫的文學課,Italo Calvino親自帶領著讀者,以一則童話故事為題材,透過想像力的發揮,一步一步地教讀者完成一部「英雄救美」的連環漫畫,「用連環畫要比用一個接一個的句子更能把這些故事講述得好些」,首先,

 

……你們最好還是自己想像連環畫系列中,人物各自在其位置上,在實際上是草圖的背景之中,……每個人物都有從口中引出來的一小片雲朵,裡面是他說的話,或者是說的數字,……

 

這個「從口中引出來的一小片雲朵」即是我們常在連環漫畫中看到的對話泡泡,Calvino說這是1930年代引進米老鼠以後,才在義大利興起的;若要表示暈眩,畫的是從頭上升起的螺旋狀線條;若要表示驚愕,則「在圖中反映為一束束光線穿越黑的底色;兩塊大陸的碰撞則「用特大號字體寫的一個“bang!”;當Qfwfq重返鳥兒的大陸,想要救出美麗的Org-Onir-Ornit-Or時,Calvino教讀者如何用連環畫表現這種機敏,

 

方格子是空白的,我來到了,在右上角抹了膠水。我自己坐在左下角。從左上來飛過來一隻鳥。在出格子的時候被膠水黏住了尾巴。它繼續飛行,帶著整個方格子,包括坐在左下方的我,一起被拖帶著。這樣我就到了鳥的國度。

 

到了後來,當Qfwfq說出世界的祕密後,

 

鳥兒們啄著撕毀了連環畫前面的畫面,各自嘴裡叼著一片印刷過的紙片飛開。下面的一頁也畫著連環畫;上面畫著在鳥出現之前的世界,及其後來可以預見的發展。

 

故事最後則是一張鳥的特寫:放大了的鳥頭,頭部的細節,眼睛……

 

透過文字的引導,Calvino不僅講述了故事,而且激發了讀者的視覺形象,更指導了連環畫的構成,這一說故事與豐富的視覺表現,既是Calvino先天上本身充沛的想像力,也是後天從小培養成的能力,因此這篇故事,也可以看做是他對童年閱讀經驗的紀念。

 

我在幼兒時期的經歷,就是對兒童進行的“形象文化”的教育。……我生長在那樣一個過渡時期,當時彩色圖像在兒童讀物和玩具中佔有重要地位。我認為那個時代給我受到的幼兒教育打上了明顯的印記。我的幻想世界受到的影響,首先來自當時最流行的兒童週刊《兒童郵報》上的人物形象。我講的是我三歲至十三歲那段時期。……我認為,決定性的時期是三歲至六歲,在我學會識字之前。

 

本世紀20年代,《兒童郵報》把當時最著名的美國連環畫介紹到意大利來,如《愉快的胡利幹》、《卡岑賈梅的兒童們》、《菲利克斯貓》、《瑪吉與賈吉》等,而且給它們都取了意大利名字。也有一些意大利的連環畫,其中有些在繪畫與文字風格上都是當時的佳品。那時意大利還不興把人物對話畫個圈圈起來(這是30年代引進米老鼠後才興起的),《兒童郵報》把美國的連環畫複製過來,把圈起來的對話改寫成幾句押韻的詩印在每幅畫的下面。總之,那時我還不會念,但已能不要對話、單憑圖畫達到理解。我母親在我出生以前就開始購買和收集這本兒童雜誌,每年訂成一冊。我就看這些連環畫,一期一期地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腦子裡想著這些故事,並以各種方式解釋那些場面編出新故事,把零星的情節糅在一起編成一個個長故事。我把每一篇故事中的主調區分出來,再把它們相互連接起來,把這篇故事與那篇故事糅合起來,編成一個個新故事。在這些新故事中原來的次要人物則變成了主要人物。

 

等我學會識字以後,我從書本中得到的反而很少,……總之,我這時仍然喜歡不看那些詩句,繼續像以往那樣按那些圖畫故事去幻想。

 

這個習慣自然影響了我專心注意文字的能力(對閱讀來說這種注意力是必不可少的,後來我經過巨大努力才培養起這種能力),但是看畫,看沒有文字的畫,卻訓練了我講故事、仿效與幻想的能力。例如帕特‧歐‧沙利文繪製的動畫片,他用黑色打底哄托出菲利克斯貓的輪廓,讓貓在漸漸延伸直至看不清的道路上行走,在昏暗的天空中又勾出一輪明月。這簡直成了我學習的楷模。〈形象的鮮明性〉

 

這一篇故事,如果依照Calvino的指示,將之形於圖畫,應當會使故事更顯生動;但,一旦訴諸於物質形象,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所自動生發的想像力反而會受到侷限(暗示),失去了那種天馬行空、因人而異的多樣性與趣味性,在這裡,也許也辯證出文字書寫與視覺想像之間的複雜關係。

台長: Kouji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