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乎,天地無私覆載萬物,故能成其大;日月無私光照寰宇,故能成其明;聖賢無私德化蒼生,故能成其我;山嶽無私不卻拳石,故能成其廣;河海無私不拒涓流故能成其深。減一分私心即增一分公心,減一分我慾即存一分天理,愈為私者愈不能成其私,故唯有以大公無私光明正真之心,可以制天下為我之私心私慾。
聖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誠以天下之至公方能成就天下之至理,去己以為天下方能彰顯其大我之胸襟,若從私上出發則限於小我矣。聖人無我所以有大我,聖人無能所以有大能,聖人無功所以有大功;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在其能不自以為聖人、能不為名而名歸、不為大而大成。
然,夫子之所以異於人者,乃在內而不在外,在神而不在形,在質而不在名,勸君當懷無我無私以充實光輝神聖之美矣。
本文為2005年光慧堂讀經會考,其中之三聖訓之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