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21 06:37:48| 人氣4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仁與機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天地哺育萬物,使萬物各自順其發展。然而物種的發展,能不能達到延續的目的,却完全要觀看物種發展時的環境及物種間的競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典形的農業社會的生命觀念,也是觀察到大自然生命的輪迴。這就是時機與環境造就了萬物的發展機會。

  在食物鏈的一個段落上,我們只能見到一個物種以壓倒性的姿態,吃食另一個物種。我們也曉得道德經中所提到的芻狗,是拿來引火及墊底用的,用完就丟,是祭祀時也是生活中最不重要的東西。而事實上天地長養萬物,不分貴賤,都讓它能各尋機會發展了生存空間。

守中章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們這一代看到了許多物種,因環境的改變而消失了,也有一些物種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拓展了生機,這正是天與地,物種興替的大仁不仁。

在舊約傳道書云:「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如果是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很顯然的這句話是錯的,但是以天與地的角度來看,這句話是真實不虛。在地球的四、五十億年間,或許不只發展出了一個人類智慧物種,或許在人類之前也有智慧物種。如果人類因為污染過度造成環境的巨大改變,造成人類滅絕,或許在久遠的未來,地球上還會出現智慧物種。從地球角度來看,新的世代,的確不會記念前一世代。

  修道人知道這個道理,也知道生死輪迴因果相循,因此注重「當下」。修道人仿傚天地的無私行布施,作教化,行保育,愛、護眾生。因為把握現在,所以當仁不讓。後學經常看到一些紛紛擾擾,謀財、謀權、謀名,為謀求空虛不實而努力,却得到煩惱、與憂愁的人。也經常看見時常布施的老人家,好像永遠有用不完的心力一般,源源不斷的投入;好像永無止盡的慈愛一樣,綿綿不絕的扶助,而在他們已經混濁的眼中,却讓我見到滿心的歡喜及安祥。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讀者心語庸謙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台長: 庸謙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讀者心語 |
此分類下一篇:務實的懺悔
此分類上一篇:為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