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惟大道,玄理幽深,神妙感通,覺世度人,超萬有而獨尊,歷曠刧而不壞,先天地而不見其始,後天地不而見其終,夫道由心得,經以印證。朕皇考順治元年,奠定神州,偃武修文,六年開科選賢,殿試三甲,山西舉人宋龍淵,欽選探花。該員在京供職三十餘年,勷贊中樞,公正體國。康熙十八年,致仕還鄉,專修清靜無為之道。又歷二十多載,內功圓滿,特註道德經講義一書,茲由其子宋家廉現供職太常寺少卿進呈御覽。朕久欲效黃帝故事,訪道崆峒,今得此項講義,崆峒之言,悉在是矣。爰道德經,自歷朝以來,註釋是經者。無慮數十百家,雖眾說悉加於剖析,而羣言莫克於析衷,朕素欽前國史舘總裁,都察院都御史,兼經筵講官,侍讀學士元老故臣宋龍淵所註道德經講義,其言洞徹祕義昭融,見之者如仰日月於中天,悟之者如探寶珠於滄海,因此特命鋟梓,用廣流傳,凡宗室皇冑,暨文武臣工均皆勅讀,果能誠修習獲最勝福田,永臻快樂,勅書為序。以示將來。
康熙四十二年十月初八日 題於御書房
道德經講義由龍淵子 宋常星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