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06 18:09:37| 人氣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生的路在哪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生的路在哪里?
----- 从荣氏家族“九死一生”的创业历程
看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出路
泉州第一中学 蔡楚泓
(本文获泉州首届高中历史小论文一等奖)

“荣家从整个历史角度来看,对发展民族工业作了贡献,是有成就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
---- 邓小平(1986年6月)
2005年10月26日,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逝世。曾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是著名民族资本家、“面粉大王”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后代。谨以此文表达我们一代年轻人对其深切的崇敬和怀念!

荣家的基业是从开办钱庄而发轫的。在经营汇兑过程中,荣德生了解到,外国商人凭借列强与清政府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海关不得对进口面粉征收关税。这样,他们大量在中国市场倾销面粉,从而获取巨额利润,大量白银落入洋人腰包。为了打破外国人垄断中国面粉市场的局面,荣氏兄弟二人决定在无锡这块鱼米之乡兴办面粉厂。
二十世纪初,荣家历尽艰辛地兴办起了第一家面粉厂。首先是与地方封建乡绅的斗争。在选厂址建厂房中就遇到了这些乡绅的横加阻挠,他们以“私圈公地民田”“有碍风水”等可笑的理由上告官府,并组织一些无知的农民闹事,致使开工日期一拖再拖。荣氏兄弟在法庭上据理力争,并向当地乡民做细致的解释工作,才得以于1902年2月建成第一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保兴面粉厂建成后的运作也不顺利。办厂两年,仅仅有微利盈余,因为工厂设备陈旧,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成本高,面粉销路不佳,而且控股权没有掌握在荣氏兄弟手中。1904年 “保兴”更名为“茂新”,荣氏兄弟终于成为最大的股东,掌握控股权,恰逢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东北三省面粉畅销,他们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在烟台、营口等地设立推销点,并且更新磨粉设备,使面粉质量大大提 高。
在茂新厂经营走上正轨后,也就是1905年,荣氏兄弟就参与怡和洋行买办荣瑞馨、西门子洋行买办叶慎斋等的招股,筹建振新纱厂。到1907年振新纱厂建成投产,但荣氏兄弟在振新纱厂均没有担任实职,大权操纵在大股东怡和洋行买办荣瑞馨手中。后来,荣氏兄弟接手振新纱厂事务时,又发生了汇丰银行吞并振新纱厂的危机。为了使振新纱厂免于被外商所吞并,荣德生多方奔走,四处求情,跑细了腿,说破了嘴,终于凑足了银两,才从汇丰银行把振新的地契赎了出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随着帝国主义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我国面粉由输入转为输出,为面粉业带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荣氏兄弟抓住这个大好时机。经过大力扩充,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共增加到8个。其“兵船”牌面粉不仅成为各国商人争购的对象,且成为中国出口的标准。正值一战期间,世界绵纱品生产锐减,价格大幅度上扬,从欧美输入中国的棉纱、棉布大幅度下降,而中国的棉纺织却获得了畅销国内外的天赐良机。在扩大经营的同时,其“人钟牌”棉纱也被定为“标准纱”,成为市场上的筹码,声名远扬,销路大畅。同是在一战期间,日本乘欧美各国无暇东顾,大肆侵入中国市场,扩展其在华的经济势力范围。日本商人设立经营面粉、棉纱交易所,操纵棉花市场,欲置中国厂家于死地。荣氏兄弟等中国商人和实业家,深深感到自己处在日商的巨大威胁之中,他们急谋对策,以期摆脱日商的操纵,并进一步把中国的市场置于中国人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一段时间里,荣宗敬四处奔走,联络同业中人自行组织面粉、棉纱交易所,使中国商人、实业家把市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和纺织等项事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初发展到了顶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0月荣家设在火车站附近的货栈被日军炮火击中,所存面粉和小麦全被焚毁。12月茂新一厂又被日军焚毁,二厂被日军占用。这样,荣家企业又一次遭到空前的毁灭。1939年,日军企图利用茂新二厂作为军粉加工厂,愿与荣家合作,遭到荣德生的严正拒绝,此情此举可谓“志节凛然”。结果日军即无偿霸占茂新二厂,并改其名为“华友”。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茂新二厂被国民党政府作为“敌产”接收。荣德生经过3个多月的交涉,才又收回该厂。荣德生第四子荣毅仁接任后,采取了多种经营措施,使茂新二厂又复工生产。到1948年7月,茂新一厂开工。一个多月后,便遇到国民党政府实行限价,强迫销售面粉,但不到两个月,限价被冲破,场价暴涨,茂新又吃了国民党的大亏。
整个近代中国社会里,本国封建势力一脉相承,对民族资本企业的压迫和束缚一直没有放松过。在这几十年的艰难困扰中,国民党官僚资本一直对荣氏兄弟的家产虎视眈眈。例如,在1934年,申新纱厂押款到期,荣宗敬未清偿,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宋子文即妄图以每月支付荣家2000元生活费用的条件鲸吞申新一至七厂,并准备把荣氏兄弟从申新纱厂一脚踢开。只是在荣氏兄弟的坚持下,此企图未能得逞。到了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对荣氏家族鲸吞的企图越来越强,竟以“没收敌产”的名义将荣氏企业的申新纱厂加以“接收”,国民党政府还出于敲诈勒索的目的,对荣德生四子、当时任茂新面粉公司经理的荣毅仁加以“侵占公有财产”“盗卖公有财产便利入私”“玩忽公有财务”“不计调换折扣的耗损、侵蚀利己”等种种莫须有的“罪名”,移送上海地方法院处理。1949年5月上海地方检查处依照国民党政府的意志,对荣毅仁提出公诉,并扬言在第一次庭审时就要把荣毅仁收押入狱。这一切使荣德生万分愤慨,他对国民党政权已经彻底绝望了。
1949年,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朝不保夕。在这种形势下,一些资本家由于国民党裹挟利诱,也由于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政府政策缺乏了解,纷纷携资南迁,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统治区民族工业的迅速破产和崩溃。荣氏集团在这种情况下,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重大抉择,荣德生不愿让自己和整个家族成为国民党政权覆灭时的牺牲品,他要为自己的家族寻求新的生存和延续空间。但是,新的生路在哪里呢?荣德生秘密派人到苏北解放区联系,了解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使他坚定了背弃蒋氏政权,将荣氏家族企业留在大陆的信心,因为他知道,他的“根”,整个荣氏家族的“根”,深深扎在故乡无锡土地里、河水中。
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荣氏集团的部分上层管理人员未经荣德生允许,私自拆卸申新纱锭去台湾,荣德生得知消息后,当即阻止了事态发展。他一面规劝自己的子婿和企业同仁不要离开现在的岗位,一面不顾高龄坐车到上海、无锡巡游,以辟有人恶意造出荣德生逃亡台湾的谣言。解放后,荣德生积极参与国家政权建设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人民政府也没有忘记毕生为民族工业奋斗的实业家----荣氏兄弟。荣德生在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下,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还担任过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
继荣氏企业创立者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之后,荣毅仁是荣氏家族的第二代传人代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投身于工业,拥有二十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制造等企业。他积极拥护共产党,带头公私合营,为新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红色资本家”。他先后担任过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93年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是荣氏家族的第三代,现任中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香港工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到49年新中国成立,荣氏兄弟在封建势力的束缚、外国资本主义的挤压、政局的动荡、战争的威胁及不断袭来的各种压力下,前后曾多次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经历了许多严重的波折。但荣氏兄弟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以“实业救国”实现中国近代化为己任,临危不乱。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凭借自身的智慧和“九死而不悔”的创业精神,顽强支撑着,在开拓中前进,渡过了重重险关,终于使荣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近代中国众多民族工业中一个以面粉、棉纱为主,兼涉金融、机器制造等业的著名家族性工业集团。荣氏家族在发展无锡、上海等地方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和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在1949年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在大陆,这半个多世纪艰辛的“实业救国”梦,此刻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出路。新中国的成立后,荣氏企业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生机。
荣氏家族发展的历程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毛泽东语)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这就注定了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梦想在近代中国,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它既振兴不了“实业”,更不能“救国”,荣氏家族“九死一生”的创业历程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中国要完成近代化、实现繁荣富强,就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族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前提和根本保证。今天,一场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生机勃勃。


台長: 晓风残月
人氣(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