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脈靈修之《莊子內篇遊》
陸、大宗師
九、悠遊於道化之中
莊子講得道之人的境界後教我們如何修道,道不是學習而能得道的,因為修道重在「悟」,也就是真修實鍊後自己明心見性的心得,就像吃飯,告訴你酸、甜、苦、辣等是什麼情境,會揪心、皺眉、吐吞或是會微笑、愉悅,講了一大堆不如自己嚐一口一切都明白了,吃了之後每個人的境界也不同,根基不同領悟就不同,飽足感也不同,這樣比譬道不是學習就能領悟的,還得看個人的根基。當然只要有心修道,多少領悟也是自己的境界,有的人吃了會飽,有的人吃了不會飽,然而不吃不餓,吃了不知飽,吃也可,不吃也可,這又是另一種境界了。
讀經書而後學習道,或許會更懂其書中所言的意思,但懂歸懂做歸做,懂了不一定做得到,尤其是在跳脫人為認知、徹悟生、老、病、死這觀念就很難做到。接下來這二段就是莊子用寓言的方式告訴我們在真實的生活中,如何去面對病、苦、死在還活著時的心態道行。接著看原文。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俄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曰:「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曲僂發背,上有五管,頤隱於齊,肩高於頂,句贅指天。」陰陽之氣有沴,其心閒而無事,跰𨇤而鑑於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以予為此拘拘也!」子祀曰:「女惡之乎?」曰:「亡,予何惡!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鴞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吾又何惡焉?」
子祀,祀通賜。子輿,輿通予。子犁,犁通離。子來,來通來。上天賜予萬物之身體,靈魂離開了,又來了。穿鑿附會,看看笑笑而已。
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在閒聊,說:「誰能以無當作頭,把活著當作脊椎,把死去當作屁股,誰知道明白生和死、活著跟死去是一體的兩面,是同一件事,吾就跟他做朋友。」
這四人可能是同學,可能是在教室裡聊天,他們有了些修道的境界,把人的身體虛化了。以無為首,就是完全沒有人為認知,一切都沒有,但是確是實實在在的人的主導頭部。什麼都不著於心,卻好好的活在人間,就像是人體的脊椎是支撐全身的主幹。而在主幹的末端是主幹的根基叫尻,面對死亡時是要有根基的。
誰能清楚明白這身體是人活在世上的物質,而靈魂才是主導著這肉身的根基,生也好死也罷,這靈魂才是人的主宰。然而於活在人間的時候要超脫人為認知,要如脊椎一樣支撐著自己的人生,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以修道的境界去面對。
四人相視而笑,四個人心意相投會心一笑。莫逆於心,莫逆就是沒有不一樣的心意,志同道合,其內心境界差不多,後來就有了莫逆之交這成語。四個人就結為好朋友。
修道之人往往會因為心境內在修為境界提昇了,而身邊所認識的人無法體會,致使話不達意,語不入心,而感到孤獨,境界不同話不投機。這時就是要進入自己內心尋道,也就是獨處鍊靜,或閉關再提昇自己,反覆修鍊,每次都會讓自己提昇意境,而至齊物超脫生死,跳出三界。
過了些時候,子輿生病了,子祀去探望他。子祀說:「好偉大呀!道化自然,上天賜予這個禁錮你靈魂的身體變化了!脊背骨彎曲了,上面還有血管突現,臉頰靠近了肚臍,肩比頭高,髮髻指著天。」
人遭遇重大變故致使身體病痛纏身不能自主,或是身體殘缺、變形時,心境會受到嚴重的打擊而致失意消沉,時時鬱悶愁結不舒暢不快樂,這是一般人太重視自身完整而產生的作用。
莊子教我們在面對身體變形病痛之時,能安然自在的去面對。齊物,身體是靈魂的身外之物,萬物的變化影響不了靈魂的自在。陰陽之氣有沴,生病了體內陰陽之氣失調了。這是道家的思想,體內之氣陰陽要調和順暢,氣要強。其心閒而無事,靈魂自在悠閒不著於心,沒有一絲掛懷於心之事,跰𨇤而鑑於井,勉強支撐身體顛跛地走到井邊,藉著井水看著自己說:「唉呀!這天地主宰又將要用這身軀將吾拘留呀!」子祀說:「你討厭嗎?」
子輿說:「亡,亡是無我認知,沒有我的存在認為。予何惡!這樣子沒什麼好厭惡的呀!如果將吾的左臂變成雞,我就讓牠來報曉;如果把我的右臂變成彈弓,我就用它來打鳥烤來吃」;哇!真的是逍遙自在的靈魂。「如果把我的屁股變成輪車,把我的意念變成馬,我就乘坐這輛馬車,那裏需要再另外乘坐其他馬車呢!」
哇!真是安然自在,靈魂超脫身體的拘束,任身體千變萬化而悠閒自在。這裡講的是造物者化予之,也就是任其自然道化生老病死,任其變化都欣然接受其事實,不影響內在心境,不拘束靈魂的自在,這才是超脫三界的束縛,上天賜予的時空,大地所育養的肉身,人間所認為的認知,跳脫這三界的束縛,靈魂得予自在。還有,人為的認知包括戒律的束縛,這一點一定要明瞭。道化自然欣然受之,而不是得道之後會使自己的肉身千變萬化,像楊戩、孫悟空那樣,那是小說情節。
「能夠得到今生今世的肉身於人間,是天時,是道化自然之下的時空而得;失去了肉身,死去了,是順應道化自然;安時而處順,哀樂不會影響內在境界,不起任何變化。這就是古代所謂的縣解也。然而不能超脫的人,是跳脫不了對肉身的留戀。萬物不能離不開道化自然很長久了,吾又有什麼好厭惡的呢?」
由此可以了解到莊子告訴我們,得道的人也會老、病、死,身體只是靈魂的暫時之物,重要的是修道而昇華靈性,鍊氣以聚魂魄之結合,而非求這身軀不壞長生不老,這是以訛傳訛的認知,既有生來即有死去,來時天也!去時順也!生死能安然處順這是古代傳說的懸解。佛教禪宗的思想是否由此處而沿用不得而知。
人生充滿了變化,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在進行式的變化,無人能掌握變化,無人能避開變化,這就是道化自然。在變化後的形體及一切萬物之改變都不影響靈魂的境界,靈魂能遊歷於一切變化之中,而能安然處順,這才是悠遊自在。靈魂悠遊於道化之中,這才是得道的境界。
(玄谷道人 2022.08.23)
《莊子內篇遊》玄谷道人著
《道脈靈修》玄谷道人著,可向陳威淵老師索取(0911177082),免費索書,歡迎助印。
陳威淵老師的書已經出版17年,發行約十萬本,歷經多次改版增修內容充實,開台灣道脈靈修書籍之先河。書中創建許多靈修名詞與觀念,值得對道家思想與靈修法門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陳老師教導道家清靜無為,以及道教仙道修行,無開宮辦事,作法也無收費。歡迎詢問道脈靈修相關疑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