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4-26 11:52:34|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走路死”:馬路為何頻頻上演“步步驚心”

“走路死”:馬路為何頻頻上演“步步驚心”


每一天,我們不是在去上班、上學、買菜的路上,就是在回傢的路上。路,對我們來說是與世聯結的最重要支點,一定要走。但誰會想到今日的城市道路正讓人“步步驚心”--8月9日到8月17日,哈爾濱連發7起路面坍塌事故,造成2死2傷。

短短8天時間,哈爾濱路面就塌瞭7次。而在今年4月,楊女士在經過北京北禮士路時,人行道上的一塊路面突然塌陷,她墜入滿是滾燙熱水的坑中,造成全身99%被嚴重燙傷,不治身亡。同月,海口市某酒店門口公交車站廣告牌漏電,一名初三學生觸電後搶救無效身亡。

馬路"陷阱"頻頻閃現,因此弱不禁踩的路面,折射出城市的發展觀。據《新京報》報道,此次出事的哈爾濱陽明灘大橋曾經因隻花瞭18個月建成而“成為國內建設速度最快的超大型跨江橋”。清華大學教授陳肇元在名為《大橋坍塌建設速度是否過快?》的公開信中指出,事故頻發和工程設施的短壽,是“先天不足,命該註定”。

不管是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還是維修或通告不及時,都反映出城市建設管理的水平低下。現在的很多城市,外表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漂亮,有的與世界上發達國傢的大城市足可一拼。但是,隻要發生“走路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撕下漂亮的面紗露出裡面的真容。

對於城市路面頻頻塌陷的現象,曾有政協委員調查後認為,造成地面塌陷的根本原因是施工單位盲目搶工期,偷工減料、違反工序、違規操作,往往回填不實,在地下設施周圍形成空洞隱患。可見,“走路死”,大多時候屬於“人禍”。

在發生這些事情後,人們最常聽到的就是“意外”二字,出乎走路者的意料之外,更出乎公眾常識的意料之外。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不能把“意外”當成口頭禪和理由。一起偶然是偶然,兩起偶然就不一定是意外。

如果事故總是歸結為“意外”,沒有人為“走路死”負責,傷亡傢屬恐怕連找哪個部門索賠都無從下手。最近發生的一系列“走路死”事故,有必要追究到底,這不僅是對無辜者的生命負責,也是對城市安全負責。

安全是建設一座好城市的必要條件,也是一座城市最低限度的要求,都說“城市可以讓生活更美好”,但是,如果在城市裡走路,連腳踏“實地”都成為一種奢望,那如何又能美好起來?

從去年開始,新聞媒體上多瞭一類報道:各地開始頻頻出現馬路突然塌陷,“天坑”不斷的怪事……在人們憂心2012是否真的像預言的那樣來臨時,這些突然塌陷的馬路,這些驚現的大坑成瞭一個焦點。



台長: telarriy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