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21 12:40:54| 人氣9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完危險心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畢業後首次見面的高中同學問我幹嘛還想唸研究所,「你受的屠毒還不夠嗎?」他用完全不能理解的表情問我。我心想他大學大概過得不快樂吧,不想讓我們之間強烈的對比,一下子就把距離拉得遙不可及,我便世故地說:「我也不想啊!還不都是為將來打算……」

  為什麼有人這麼討厭學校?看了候文詠「危險心靈」,中學那些不愉快的經驗又在我心裡重新複製貼上。

  他小說一慣的風格,就是用好笑的糖衣包裝其實很嚴肅的內容。書的第一章仍承襲這種風格,讓人笑著讀下去,但翻著翻著,我後來是紅著眼眶讀完它的,淚裡混雜著得到理解的安慰、不知該向誰大吼的忿怒、還有想討回逝去青春的怨恨等等複雜的情緒。

  故事是從主角國三學生小傑上課偷看漫畫「聖堂教父」開始的,老師罰小傑把桌椅搬到教室外面上課,加上老師體罰學生引起師生之間的肢體衝突,小傑父母於是展開對學校的抗議行動,引發了一連串教育議題的反省。

  小說情境就是教改十年後的現在,我很驚訝的發現,故事中主人翁的遭遇和教改前的我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有些地方甚至更糟。「有好久的時間,你在校園裡的感覺就像在非洲大陸一樣,幾十萬人集體被罵、被羞辱,青春時光被塞滿了無聊的垃圾,寶貴的時間被莫名其妙的殺掉」、「我們每天在學校所學習的所謂真理與價值,不過是方便『上』管理『下』時的藉口罷了」。

  那時候我惟一所擁有的,不過是考卷分數換來的自尊罷了;而數字累記的成果,是我們人生排行榜唯一的依據。借用小王子一書的說法,你不用告訴大人這孩子圖畫得多好,體育頂呱呱、人際關係很好、樂於助人,他們都聽不懂,你只要告訴他:「這孩子每科都一百分,是班上的第一名」。那大人聽了一定會說:「哇!那他一定是個好孩子!」

  我也曾經試圖反抗、但我沒有書中小傑那種不顧一切站出來的勇氣,因此看到小傑對教育發出的怒吼,有種得到發洩的感覺。書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在小傑反抗的過程中,理應最能感同身受的同學和家長,不但不支持他,甚至發動全班同學罷課來抗議小傑。學生家長對小傑說:「接下來就要學測了,我們要的不是『對的事情』,而是『平靜』,你的抗爭已經打擾到這個班級的平靜了……」

  我們都對這個教育不滿意,我們都很生氣!但是,到底誰能為這個混亂的教育負責?我們對抗的到底是什麼?是老師、校方、教育部部長行政院長、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一切變得好像越來越不能確定了,甚至連自己就是共犯結構一部份。我想這本書要講的是,教育改革要對抗的其實不是任何個人、組織或是體制什麼的,它牽涉到更高層的價值觀及文化的問題,找個代罪羔羊何其容易,但如果這些傳統的價值觀及文化沒有改變,所有的改革都註定是徒勞無功的。對照於現今朝野對教改失敗誰要負責的爭論,不得不配服作者的洞察力。

  書中人物用盡力氣,終究沒能改變什麼,主角小傑卻變成了不再說話的孩子。看了覺得好難過,我們都不喜歡這樣殘酷的結局,這和我們的想像不一樣,卻是我們真實的生活。希望這本「危險心靈」能盡快地變成不合時宜的小說,因為到那一天,一切都已經變成過去式,再從過去式變拋棄式了!我卑微地希望著。

  另外,撇開主題不談,我對小說主角小傑超齡的表現有點意見,他的對白感覺不像個十五歲少年,反而像是作者藉由小傑之口講出自己的想法,內容太有深度,失去了過去作品中客觀筆法的感覺。而且有些觀念不是很能溶入劇情,對白太不自然,像是為了說而說,讓作品顯得有些生硬。這些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仍然值得一讀,還是推薦給大家。

台長: 小巨人
人氣(9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