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29 15:37:56| 人氣1,3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石菖蒲的根莖入藥 延年益壽

石菖蒲 Acorus gramineus var. gramineus

農曆五月以後,天氣漸漸炎熱,蚊蠅孳生,傳染病容易蔓延,所以五月也稱做「惡月」或「毒月」。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五月五日的端午節,因家家戶戶懸掛菖蒲避邪,故稱「菖蒲節」。

石菖蒲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公元前6世紀的《詩經》中,就有「彼澤之坡,有蒲與荷」的記載。《禮記.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記載。詩經說出了菖蒲的生長環境,禮記則點出人們以菖蒲抽芽生長的時候,做為耕田的指標植物。

歷代文人也多有吟詠菖蒲的詩作,如詩人杜甫的「風斷青蒲節,碧節吐寒蒲」,姚思岩的「根盤龍骨瘦,葉聳虎須長」等詩句,描繪了石菖蒲盤根錯節,葉纖細多節、青綠可愛的形態。明代王象晉寫的《群芳譜》中記載:「石菖蒲之為物不假日色,不資寸上,不計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可以適情,可以養性,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瀟洒。」這段文字,不但寫出了石菖蒲生命力頑強的特性,也道出了石菖蒲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石菖蒲為天中五瑞之首,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將之掛在門上,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可驅魔斬妖。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本草釋名》引《典術》云:「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晉代《風土誌》中則有「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民間有一則傳說是關於門戶上插青辟邪的由來:相傳唐朝黃巢之亂時,亂兵追趕逃離的百姓,鎮洲有一個婦女背負二個小孩逃跑。途中拋棄一個孩子,但仍然被追兵趕上,追兵詢問丟棄另一個孩子的原因。原本以為所丟棄的一定不是自己的孩子,沒想到這人所丟棄的正是他的孩子,背下所背的是友人所託付的。追兵被他重義氣,守承諾的精神所感動,於是要他在門上「插青」做記號,如此便不再受到騷擾了。

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蒲劍沖天星斗現,艾旗拂地鬼邪驚。」據說喝端午節的菖蒲湯有治百病的效果,用菖蒲和艾草湯洗澡也可以強身去病。「荊楚歲時記」則記載:「端午以菖蒲生山澗中一寸九節者,或縷或屑泛酒」。上述的習俗就是清除毒蟲、毒物,以祈求身體健康為目的。

陸游又有詩曰:“古澗坐菖蒲,根瘦節蹙密﹔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石菖蒲的根莖入藥,服之可紅顏黑發,延年益壽。至于說是“仙人教服”,這其中還有一段傳說。

古籍《神仙傳》中記載:漢武帝上嵩山,忽然看見一位仙風鶴鬚、氣度不凡的長者。漢武帝急忙上前施禮並問說:「仙者是何方人士,怎會來這?」老者答說:「我是九嶷山中人也。聽說嵩山山頂的石頭上,生有石菖蒲。此草一寸九節,吃了可以長生不老,所以特地到這兒採集。」說完之後,突然不見了。 漢武帝頓時大悟,對左右侍臣說:「這個老者不是自己想採食菖蒲,而是特意來告訴朕的。」《神仙傳》中的這段記載雖然純屬傳說,但服食石菖蒲可以耳聰目明、益智寬胸,去濕解毒的記載,在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九云裡可以得到應證:「菖蒲,主治風寒濕痺,開心孔,補五臟,……解豆巴大戟毒。」

千百年來,雖然朝代不斷的更迭,但民間的祭儀、傳說、詩詞、醫藥、風俗,卻讓菖蒲的地位持之不墜,植物與人類的生活之相關,從菖蒲這種植物,得以窺知一二。 

台長: 野植達人
人氣(1,3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