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9 14:55:56| 人氣3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五四 考驗執政者的寬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羅如蘭/特稿


正如「新五四運動」宣言所指「台灣正在重蹈第三世界新興民主國家的覆轍,即社會幾乎不存在理性溝通機制」,三十多名學者的集結與連署行動,就是一項政治不正確的舉動;他們能不能成為一股制衡非理性機制的力量,要視執政黨的寬容與良心而定。但毫無疑問地,這股聲音將鼓舞後繼者的良心。

選後被撕裂的台灣,迄無平復的跡象。藍綠政黨對立,進一步深化成族群對峙、南北抗衡。在國親兩黨因為自身的政治包袱,逐漸失去反對的代表性之後,體制內的監督制衡幾告失能,社會中焦慮的反對能量無處宣洩,正朝兩極化發展:一種是冷漠,一種是激進。但無論那一種,都對台灣有害無益。

台灣會否自此進入動盪的社會,不僅因為國際和兩岸形勢的不可預測,更來自島內政治和族群衝突的不斷升溫。就此而言,大選後的黑暗似乎還未到盡頭。足以照亮黑暗的反對運動,現在只是點點螢光。

雖然聽起來有點耳熟,但「新五四運動」宣言無疑提出了有力的反對論述,將「民粹」換成「威權」,就是台灣社會力爭民主所走過的幾十年理路。全新的歷史循環還要幾個十年?這些學界良心並沒像大多數被挾持的人民一樣,沈溺在哀嘆中,卻是起而行,加入時代巨輪的滾動。因為台灣只能快速通過黑暗的隧道,這是唯一的出口。

但這條道路註定艱辛。「新五四運動」的部分成員在選前從事「族群平等聯盟」運動,就已備受抹黑攻擊。選後台灣社會不幸又燒起立委選舉的戰火,撕裂拉扯的力量更劇,執政者或無心或無力彌平。在反對運動的空窗期出現了新五四運動,正好考驗執政者的寬容和反省能力。這個運動的下場,也會說明台灣還要等待多久,成熟的民主才會真正到來。

與其期待執政者像聖人一樣抗拒權力的誘惑,不如反省人人扮演公民的角色,監督制衡。這絕不是新五四運動的學者們能夠一蹴可及的。在各種不同的反對理路中,需要前仆後繼的反對者,開疆闢土。

資料來源:2004/4/29中國時報
圖片來源:Tony Howell的作品


台長意見:

快七十歲的陳鼓應教授,二十多年專心學術不講話,這次他站出來了!

在陳鼓應教授的研究室做採訪,他說,「許多的思想會影響幾百年上千年的歷史經驗」,民主廣場的聲音微弱卻始終清明,相對於執政黨喊出的「割喉割到斷」鼓舞士氣的「形容詞」,陳鼓應教授不認為執政黨會反省。

民主教育確實需要時間換取空間, 台灣加油!

台長: AJ
人氣(3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