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2-02 11:14:26| 人氣1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術浸潤321,文化局與你「交換記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術浸潤321,文化局與你「交換記憶」
過去的321巷靜謐之中帶點神祕色彩,市府文化局接手管理後,開放藝文團隊申請進駐,將藝術美感融入公共生活空間,使藝術文化於民眾生活中生根;「105年度文化部藝術浸潤空間計畫」共有7組進駐團隊參與,包括成大文創育成與研發中心、蔚龍321、萬屋砌室、版條線花園、聚作聯合工作室、台南人劇團及成大建築系團隊組成的Studio MORPHOLOGY X PROTOTYPE,結合藝術家的創作能量與在地居民溝通合作,數度舉辦互動工作坊與藝術體驗活動,讓原本昏暗陰冷的日式古厝有了溫度,園區各角落的公共藝術裝置更添驚喜感。現在的321巷與居民生活更加緊密,期待一番新氣象的321巷藝術聚落讓在地居民、進駐藝術家、週邊商家與政府機構共享這「共好共榮」的美好時光。
「蔚龍321」於38號的計畫為「減與加法藝術」,透過減法將房舍多餘的鐵窗、鐵捲門、排水管等去除,使環境重回古樸之美,再利用加法藝術,邀請藝術家創作,將321巷這塊土地的進展,用木偶窗框一格一格呈現不同時期的故事。「台南人劇團」團長李維睦在此生活四年,對於環境的觀察形塑了本次計畫「光合作用」,以本區各戶的植物樣態為主題,辦理燈具創作工作坊、植栽雕塑工作坊結合社區共同創作,打造可移動的植栽雕塑與燈具,未來均可配合本區活動成為藝術亮點。「成大文創育成與研發中心」於23號發起的「記憶的交換‧創作的延續」設計馬拉松,是以「交換˙記憶」作為發想起點,呈現設計師之間,記憶交換的創作馬拉松。首棒設計者為共同進駐的插畫家「大宇人˙小雨宙」,運用其豐沛的創作能量,藉由筆下角色的實體化,敘說兩層次的環境故事。進駐在藝術聚落的創作生活,勾起插畫家對童年故事─吹笛人的回憶,結合創作者對藝術聚落的觀察,以園區顯著的貓咪意象,與夜間照明需求,重新塑造童年記憶的童趣景象。轉化為吹笛人的「大宇人」,在銜接內外的宿舍圍牆上,揚笛吹奏,不僅是呼朋引伴般的邀請貓咪一同創作,更也像是邀請遊客,一起與大宇人和貓咪歡愉的在321巷藝術聚落,探索淺藏生活的藝術文化。「聚作聯合工作室」於33號的計畫「歇與聚」,靈感來自於被颱風吹落的九重葛,為了重現聚落圍牆的桃紅記憶,聚作以鋼材模擬九重葛的抽象線性,結合九重葛植栽,重塑有機的形象,賦予因颱風而摧毀的植株重生的契機。搭配於外牆陳置塑造的藝術座位,期待與重新形成的林蔭構成歇息的場域,浸潤期間,是旅人與當地居民最悠閒自在的風景。而後院則以舊木料為主材料,聚合藝術家與附近居民之力,打造一處新聚所。延伸原先日式建築物的主結構,搭配裝置藝術燈飾,形塑一可聚合過去與現在、藝術性與實用性、創作者與群眾的多功能藝術發生場域。「萬屋砌室」於35號的計畫「當角落變身舞台」翻轉了閒置空間,轉變為適於藝術展/演的亮點場所,古樸風味的木平台,搭配擺設、植栽點綴,未來將成為旅人休憩停等,藝術展示及展演的舞台。而「版條線花園」的計畫「版印風華」,則是融合了園藝與植栽的藝術體驗,以園區植物為主題辦理版刻工作坊,與參與社區共同創作版畫作品。此外,並收集民眾在321的攝影圖片,轉成金屬版置於各戶門口提供「銅拓」的互動遊戲。
而最大的轉變當然是原為36號房舍,經燒毀後閒置的空地,在這一次的計畫中大變身,成為聚落的入口景觀廣場花園。設計者是Studio MORPHOLOGY X PROTOTYPE,參與的藝術家包括劉舜仁、林建帆及呂政道。作為全區的入口及公共門廳,廣場的設計回應了原來36號的遺址,以若隱若現的方式於原址上浮現「家」的意象,並保留前庭後院的空間,前院開放迎接,後院則為社區共同經營的藝術花園。在規劃之初,工作室邀請社區、聚落的人員舉辦了工作坊,共同討論對於基地的功能與期待,未來也希望廣場能成為社區與聚落共同交流、交換記憶的溫新空間。
本週六(12/3)文化局亦將舉辦「321創藝花園-交換記憶」啟用活動,現場並將種下永恆之樹,伴隨居民生活成長,象徵文化藝術與居民共同生息。而各計畫的創作成果也將在現場為民眾安排導覽解說進駐團隊的創作理念,遊客中心亦可免費索取講講321特刊,透過地圖路線來一場交換記憶之旅。此外更特別設計讓參與民眾於明信片寫下對321巷的片刻絮語,由主辦單位「作媒」將這些明信片寄出,屆時會收到哪位有緣人的悄悄話呢?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