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0-09 10:58:20| 人氣3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安寧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世界安寧日與奇恩病房八週年慶 兩項成果展現

每年十月份第二個星期六是「世界安寧日」(World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Day),也是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的週年慶。今(105)年世界安寧日的主題是:「不必在痛苦中生存或死亡」(Living and dying in pain: It doesn’t have to happen)。

據統計,全球每年有兩千萬人面臨生命末期,亟需緩和安寧療護,但其中有九成(一千八百萬人)得不到妥善照顧,而在不必要的痛苦與窘迫中死亡。就地區而論,需要安寧療護的病人有78%是在開發中國家,更增加推動安寧療護的困難。

話說三國猛將張飛,性情剛勇,曾對諸葛武侯說:「我誰人都不怕。」於是武侯掌中書一「病」字,與他一看,問曰:「這個汝怕不怕?」張飛大聲疾呼曰:「噯嚇可怕!」足見病苦臨身,即便是英雄力士亦復無可奈何,所以古人才說「英雄只怕病來纏」。「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時都為別人忙」,人們總是要等到身苦病痛,甚至死亡逼近,才肯放下俗世外務,學著如何用心過活。

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的先驅桑德斯女士(Dame Cicely Saunders, 1918-2005)提出整體痛(total pain)的概念,認為病人的痛苦包括四大部分:(1)生理(身體)疼痛:包含全身各處的疼痛、喘(呼吸困難)、胃腸症狀…等;(2)心理(精神)痛苦:如焦慮與沮喪…等;(3)社會痛苦:如經濟問題、家庭問題…等;(4)靈性痛苦:尋找人生的意義、探索死亡的真相、尋求心靈的依歸…等。而此四種不同的痛苦會彼此互相影響,造成病人更大的痛苦。

即使只考慮生理疼痛,全球有75%的人口無法取得足夠的止痛藥物,澳洲、加拿大、紐西蘭、美國、和若干歐洲國家佔了九成以上的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消耗量。在許多開發中國家,鴉片類止痛藥只當作手術後止痛之用。

即使在可正常取得鴉片類藥物的國家,譬如:台灣,止痛醫療也不是做得很完善,原因包括:病人或家屬的因素─ 病人或家屬常認為:既然止痛藥無法治癒疾病,能夠不吃就不吃,或者等痛到不能忍受時再吃。因為沒有規則服藥,血中藥物濃度不穩定,導致止痛效果不好,更加強了止痛藥無效的概念。

另外,家屬也害怕病人止痛藥愈吃愈重或上癮的問題,其實末期病人的存活期大多小於六個月,實在不用考慮會上癮,應以病人的舒適度為重。

醫療人員的因素─ 醫護人員常考慮到鴉片類止痛藥或鎮靜劑會抑制呼吸而裹足不前,寧願病人痛死,也不願因藥物副作用造成死亡。其實低劑量的嗎啡就可以止痛與減少呼吸困難,並不會因此而抑制呼吸。雙效學說(doctrine of double effect, DDE)闡明:即使因此而讓病人提早結束生命,也因我們的目的是解決病人的痛苦,並不認為醫療人員因此犯錯。

政策法令的因素─ 政府為了防範麻醉管制藥物濫用,規定了許多管制使用措施,如:限制非癌症病人使用,造成醫療院所保管與使用麻煩,所以幾乎所有的基層醫療院所都不願開立麻管藥物,病人藥物取得不便。

因此,完善的止痛醫療並不是一蹴可幾的,需要群眾觀念改變、醫療人員再教育、與法令鬆綁。為促進全球重視末期病人的自主意願與醫療權益,從全人關懷的角度,以多元化推廣方式舉辦活動,旨為提升民眾對安寧療護的認知,共同呼籲重視末期病人與家屬的身、心、靈照顧需求,了解安寧療護的意義。

2008年7月,奇美醫學中心的「奇恩病房」在許文龍創辦人、董事會、邱院長及院內諸多同事的推動下誕生了。經過七年的努力,安寧照顧團隊也由「奇恩病房」的任務編組到2012年5月安寧療護委員會成立,做為整合相關資源, 強化院內同仁安寧照護的態度與知能,同時提昇病人生命末期照護的品質。

2013年8月成立「緩和醫療中心」,其中包含癌症、非癌症、急重症與教育研究各組,不侷限於服務癌末病人,期望各類疾病的末期病人都得以善終,並致力於安寧緩和醫學的教育與推廣,希望各類專科醫師都能有安寧療護的觀念,末期病人在各專科病房就能得到安寧療護,不一定要轉入安寧病房。

加護病房(ICU)與急診是死亡率較高的單位,推動重症安寧是緩和醫療中心的重點工作之一,加護病房的病人在臨終前,常常全身插滿管子,全身腫脹難當,令家屬十分不捨。對於求生無望的病人,主動撤除維生醫療,減輕病人臨終前的痛苦,避免無效醫療延長病人自然死亡的過程。

另外,站在醫院最前線的急診是重大疾病病人送醫的第一現場,其中不乏符合安寧療護資格的末期病人,但在急診處嘈雜的環境中,病人與家屬很難得到妥善的照顧。奇美醫學中心也首創在急診處增設了安寧病床,在急診區間隔出獨立的空間,當病人無法立即收治住院時,讓家屬有一安靜的小空間可供陪伴,在急診團隊與安寧共照團隊的共同照護下,讓末期病人得到高品質的善終照護。

配合衛福部政策推廣安寧緩和醫療社區照護模式,積極與基層院所合作,讓在地醫療基層診所、衛生所、居家護理所提供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共同建構以病人為中心之社區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網絡。

今(105)年九月份添加生力軍,新聘葉正發醫師為安寧病房專責主治醫師。預計在明年年初,安寧病房床位可由現在的15床擴增至20床。居家照顧是末期病人最期待的照顧模式,安寧居家團隊的護理師成員也持續擴充到7名,奇美醫學中心的安寧居家照顧數量也是全國之首。安寧共同照顧護理師也擴編到5名,提供分散各單位無法居家安寧或安寧病房照顧的末期病人的協同照顧工作。

人生在世數十寒暑,辛苦劬勞打拼工作,年紀大了之後免不了體衰多病。緩和醫療的目的就在於減輕人們的病痛,最後走到生命的終點時,也能順利度過,不致受苦遺憾。八年的時間,安寧團隊一路走來,逐漸成長茁壯。

勉勵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的夥伴們,能用更謙卑的態度去面對每位讓我們照顧的生命,去傾聽每位病人的需求,也感謝社會大眾八年來對奇美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的支持與鼓勵,期盼安寧緩和醫療能成為民眾就醫的正確概念,讓死者無痛,生者無憾

台長: 蔡本文
人氣(3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