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25 20:15:11| 人氣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再現天人菊──澎湖文學特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國立臺灣文學館陳益源館長時間:2015年2月26日(五)下午2~4點地點:本館B1國際會議廳 國立臺灣文學館現正舉行「再現天人菊──澎湖文學特展」,忠實呈現獨樹一幟的澎湖風俗文化及文學發展,其中包括「開澎進士」蔡廷蘭文物。蔡廷蘭是清代澎湖縣籍唯一進士,1836年曾因颶風漂流到越南,「以風濤之厄,身履異域,隨地訪聞其事」,紀錄一百多天水陸歷險過程與越南相關風土民情,寫成清代台灣地區第一本海外民族誌「海南雜著」,創下清代台灣人著作外譯的首例,也是台灣文學兼具「本土化」、「國際化」的典範之一。配合特展,對蔡廷蘭有深厚研究的陳益源館長將於2/26(五)下午二點主講「蔡廷蘭的異國民族觀察」,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從觀光以外的角度認識澎湖精神,以及180年前的越南風貌。開澎進士蔡廷蘭(1801∼1859),字香祖,號郁園,學者稱秋園先生,幼穎異,十三歲補弟子員,屢試第一,深得澎湖蔣鏞欣賞,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進士,人稱「開澎進士」。道光十二年(1832)澎湖大饑,曾作〈請急賑歌〉上呈興泉道周凱為災民請命。道光十四年(1834)主講臺灣引心書院,道光十六年(1836)鄉試畢返鄉,海上遭颶風,飄泊到越南,當時稱為安南,亦即現在的越南北部廣義省,以水路和陸路用了一百多天回到廈門輾轉搭船回到澎湖,期間所見所聞均鉅細靡遺記錄於「海南雜著」一書中,成為了解澎湖歷史文化、百年前越南民情風俗等重要參考。本書流傳至今,不僅在清代出版四版,更被日本、俄羅斯、法國等國譯成不同版本,是清朝當時全台灣唯一的一本海外見聞錄,也是台灣人著作外國見聞的首例。    國立臺灣文學館陳益源館長於擔任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主任期間曾主持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之調查、翻譯與研究」(2003)、「澎湖縣地方傳說之採錄與研究」(2006);組織「蔡廷蘭越南行跡考察」活動(2004)主持考察計畫,前往金門、江西、中北越等地蒐集珍貴的文獻資料,著有《開澎進士蔡廷蘭及海南雜著》中文版與越文版。   •本活動無須索票,以140人為限額滿為止。活動依現場及網站公告為準。•全程參與者活動後致贈精美限量紀念品,每人限領乙份,限量50份。全程參與者活動者核予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或教師研習時數2小時。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