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1-02 11:04:34| 人氣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成大醫材研發成果落實產業造福病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南訊】台灣產業發展更迭,生技醫療產業被視為下一波明星產業;成功大學材料系陳瑾惠教授、朱建平教授20多年前即跨領域結合成大醫院骨科、顱顏面外科等組成生醫材料研發團隊,前瞻性投入生醫材料與醫材研發,歷經漫長研究,獲致甜美成果,其中之一「鈣基骨缺損 植入物產品、技術」獲得台、歐、美等10餘國專利,且較歐美類似產品優異;團隊已將成果技轉並輔導成立醫材公司,技轉所生產的產品亦獲得衛福部查驗登記許可,成大醫院已採用,國內多所醫學中心亦或已通過或正試用中。 朱建平教授表示,鈣基骨缺損植入物產品與技術技轉喜樂醫療器材的產學合作案,已有適用於修補及填充各種牙科骨缺損、缺陷的泥狀、粒狀兩項產品問市,成大除獲得為數不小技轉金之外,未來還有產品銷售的衍生權利金等所帶來的長期性、可觀地回饋,是國內少數醫材產學合作極其成功的案例。 朱建平教授強調,學術研究成果落實產業、造福病患,令人欣慰,然而,研發團隊最終目標要創造產業新價值、建立自有品牌,不只要建立成大醫材研究的品牌,更期望建立國家品牌,躍上國際。  高齡化社會到來,上年紀者普遍面臨鈣質流失、骨骼疏鬆等問題,也衍生出許多骨科相關疾病,對健康帶來極大威脅,雖然市面上不乏牙科骨科所需的生醫材料或器材,但醫界普遍認為,材料的有效性或使用的方便性等應該可以更好。 長期投入生醫材料領域的陳瑾惠教授,與擅長於複合材料領域的朱建平教授,評估國內、外各類骨科生醫材料及其優缺點後,多年前即決定投入市場需求大,類似產品有限的骨科、齒科鈣基骨取代物研發,並獲得成大醫院顱顏面外科醫師李經維教授 (現任整形外科主任)、前成大醫院脊椎骨科醫師林瑞模教授(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教授及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院長) 、成大骨科醫師楊俊佑教授(現任成大醫院院長)等大力支持,共同組跨領域研究團隊。 陳瑾惠教授、朱建平教授利用人工合成方式將硫酸鈣、磷酸鈣等材料,依不同比例組成接近人體骨骼成份顆粒狀、泥狀的兩款鈣基骨取代物;該兩款鈣基骨取代物,誘骨性極佳,動物實驗、骨科牙科臨床都能有效地被骨骼所取代,但用於人體的醫材必需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團隊又做了繁複的基因毒性、遺傳性試驗等一系列測試,結果均安全無虞。 陳瑾惠教授表示,粒狀品可以直接植填入骨缺損處。泥狀品為可塑型鈣基骨水泥,粉末與產品隨附的硬化劑混合後會形成可塑性的糊狀物,直接植入或注射方式填補於骨缺損處自由塑形,與水、血液接觸不會崩解(分散);兩件產品適用於修補及填充各種缺損或缺陷,包括四肢、顱顏面骨、腫瘤術後造成的骨缺損等。 團隊研發的「鈣基骨缺損植入物產品、技術」不只獲得台灣專利,還得到美國、歐盟 (奧地利、比利時、德國、西班牙、法國、英國、義大利、瑞典、荷蘭)、日本、中國大陸等十餘國專利。與國內外相似產品做比較,不論是吸收行為、新骨生成速率等,表現都明顯優異。  粒狀品在牙科臨床使用結果顯示,不論在上下顎骨重建,齒槽骨缺損填補或是上顎竇增高等應用上皆有極佳表現,平均約四個月即可見到大部分材料皆已被吸收且被優質骨組織取代。泥狀品在整形外科上的應用也遠優於現有材料,使用方便外,也可藉由針頭注射進行微創手術。朱建平教授指出,學術研究發展成果應該要走出學術象牙塔、落實於產業界、造福人群;為此,成大生醫材料研發團隊將成果技轉給醫療器材公司、進駐高雄科學園區,並盡力輔導醫材業者取得嚴格的ISO13485認證及國內製造廠醫療器材優良製造規範認可登錄核准,該公司獲得經濟部審定為生技新藥公司,其生產的牙科、骨科用鈣基骨取代物亦在技轉後三年就已通過衛福部查 驗登記許可。為進一步邁向國際化,此技術/產品也將積極尋求與國際醫材業界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國際市場。 

台長: 蔡本文
人氣(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