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0-30 11:18:36| 人氣1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保原剪黏創作傳習工作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保原剪黏創作傳習工作坊」結業式暨成果展開幕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今(104)年6月開設之「第四期王保原剪黏創作傳習工作坊」將於11月1日至30日假吳園排屋舉辦成果展,本週日(1日)上午11時並將舉行結業式暨展覽開幕儀式,文資處長林喬彬及保留多件王保原師傅早期創作作品的廟宇人員都將共襄盛舉,竭誠歡迎各界人士蒞臨,一覽王保原師生的精心之作。
有鑑於傳統工藝逐漸失傳,第四期「王保原剪黏創作傳習工作坊」秉持保存傳承文化資產使命精神,協助傳統工藝匠師發掘人才,徵集培訓對剪黏藝術有興趣的市民朋友參與。延續前期課程內容,本期工作坊著重在培養學員有獨立創作的能力,期盼學員跨越臨摹匠師作品的學習階段,並能在未來加以推廣傳承,以達到本計畫保存、推廣、發揚傳統藝術之目的。
此次工作坊學員除部分來自前幾期工作坊外,也有從未接觸過剪黏的新生加入,本期並續聘王保原門下的呂興貴師傅擔任工作坊主要講師,協助王保原師傅進行授課。奠基於前三期的學習成果,本期舊學員施作王保原師傅的經典作品《白虎堂》人物,新生則施作《鳳儀亭》人物。《白虎堂》的穆桂英、孟良、焦贊三位剪黏尪仔,是保原師28歲(民國45年)時在佳里金唐殿修復何金龍作品時,模仿壁堵的習作,它也成為日後向廟方展示手藝的得意作品。目前在佳里興震興宮三川殿、佳里頂廓永安宮正殿、普護宮部口、麻豆代天院等廟宇都可見到保原師的《白虎堂》作品。
文資處表示,剪黏藝術是相當傳統且精細複雜的廟宇裝飾,王保原師傅因技藝獨特,100年即獲文建會(現文化部)公告指定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連續四年課程推動下來,也讓80餘歲的高齡的王保原師傅重拾鑽筆,大展身手,再現《鳳儀亭》卓越風華。呂興貴師傅也展現其深厚的剪黏功夫,作品皆相當精彩。
透過此次展覽,市民朋友及國人除了將能欣賞到其製作色彩與造型精巧掌控的剪黏亭景,認識到在地的藝術與文化內涵,也能一窺剪黏藝術在當今社會的脆弱性與珍貴性,讓吾人日後在面對各項傳統藝術時,都能以更為虔敬的角度深入欣賞,並付出實際行動來守護這些可貴的臺灣無形文化財。
文資處指出,本次展覽除表現王保原師傅一脈精巧的剪黏手藝外,更是對於學員3個月來學習成果的總體驗收;文資處將於11月1日(日)上午11時舉行結業式暨展覽開幕儀式,誠摯歡迎對無形文化資產有興趣的市民朋友蒞臨參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