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0-28 11:09:48| 人氣1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頭暈目眩 滿天轉星星」惱人的暈眩症原因多種 不可輕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慢性病的銀髮族出現暈眩可能是中風前兆 建議盡快就醫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張世倫
人體的平衡系統最主要是以內耳的前庭系統、視覺、關節肌肉內接受器等,接受外界刺激,通過前庭神經,傳到腦部來調節管理。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走不穩,甚至伴隨噁心嘔吐的現象。

一般而言,沒有旋轉的頭暈,比較少是因為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貧血、慢性阻塞性肺病,自律神經失調、起立性的低血壓及其它的慢性疾病等。真正的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病人覺得一時之間天旋地轉,並時常伴隨出冷汗或嘔吐等現象。

這時候走路也有困難,病人會趕快坐下來或躺下來。這時候眼睛常會出現規則跳動的現象,我們稱為「眼震」。這種眼震的觀察及紀錄,則是醫師診斷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出現這種暈眩時,通常表示掌管我們身體平衡的組織或器官出了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內耳中的半規管、前庭神經、腦幹中的前庭神經核及小腦的病變。

(一)暈眩是前庭感覺系統出了狀況,較常見的原因包括:
‧內耳的問題,例如:
1.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另一名稱為耳石症):快速改變姿勢時發作,比如上床平躺、翻身、起床、彎腰、抬頭。通常發作時間非常短暫,猛然一陣讓病人感覺到天旋地轉,甚至噁心嘔吐,但是在一分鐘內又消失無蹤。
耳石症常見於頭部外傷、噪音傷害、耳科手術、老化、慢性中耳炎、耳中毒發作後的病人,治療上,可使用藥物減緩症狀,並接受耳石復位術,配合復健體操等。生活上則應避免轉頭過快到某個特定位置,以減少發作。

2.前庭神經炎:內耳的前庭神經發炎,多合併有噁心、嘔吐、盜汗、失去平衡感等症狀。前庭神經炎推測與病毒感染有關。一旦發作往往激烈到讓病人被送往急診,病人不但暈到無法走路,還伴隨有嘔吐、噁心、血壓變化等自律神經症狀,發作時間長達數小時到數日之久,在急診時,需要先穩定病人的血壓、心跳等生命跡象。

3.梅尼爾氏症:主要症狀除暈眩外,還有聽力異常、耳鳴、耳朵有腫脹感,也常合併有噁心、嘔吐、失去平衡感。梅尼爾氏症好發於年輕至中年人,女性較男性多,目前認為是內淋巴系統的水腫導致的眩暈。在疾病早期,發作時常有急性或漸進的聽力喪失、低頻聽力喪失、耳朵悶塞發脹、無法忍受吵雜聲音等症狀,病人常有「聽到的聲音變了!」的主訴。因此病人眩暈發作後,若曾提到有聽力症狀,梅尼爾氏症的可能較高。

梅尼爾氏症的病人發作時,眩暈有輕有重,不像是良性陣發性眩暈只有一分鐘,也不像前庭神經炎發作數日之久,通常發作時間大約3、4個小時,但惱人的是,梅尼爾氏症發作卻是波動性出現,時好時壞,反覆發作。治療上可透過止暈藥物、改善血液循環藥劑控制,並做好生活管理,限制鹽分攝取,避免疲勞的生活型態,以期減少發作次數。

‧腦幹及小腦的問題:如腦血管疾病(如中風)、腫瘤、退化,引起的暈眩可能持續好幾天。這種暈眩通常合併其他症狀,如複視(眼前景物好像有影子,一變為二)、口齒不清、顏面神經麻痺、失去平衡感(走路不穩)、無法做寫字等細微動作等。
銀髮族本來就常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都是可能引起中風的危險因子,因此一旦出現暈眩,可能是中風前兆,代表腦血管已經狹窄,血流不順、時通時不通或正在輕微出血,建議盡快就醫。

‧周邊神經的問題:常見因糖尿病引起神經退化。

‧貧血

‧藥物:如降血壓藥、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改變姿勢時頭會暈。此外,部份抗生素、部份抗癌藥物有傷害前庭神經或聽神經的副作用,可能也會引起頭暈目眩。 有時暈眩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需要詳細診斷。

‧偏頭痛性眩暈:與梅尼爾氏症難以鑑別診斷的是「偏頭痛性眩暈」,好發於年輕女性,生理期前後、天氣變化、壓力、特殊飲食都可能誘發發作。病人多數有偏頭痛史,眩暈的當下往往也通常伴隨有頭痛。是否是偏頭痛影響平衡系統,導致偏頭痛病人後來也出現眩暈,目前仍無從得知。治療方式則以控制偏頭痛為主,可以少吃番茄、紅酒、巧克力、乳製品、味精、醃製食物等,以免誘發偏頭痛,進而引起偏頭痛性眩暈。

‧脊椎動脈循環不良性眩暈:好發於老人家的脊椎動脈循環不良性眩暈,顧名思義,與脊椎動脈循環不良有關,因為血管老化,血管張力變弱,老人家清晨起床,猛然起身時,提供內耳平衡血液的脊椎動脈無法將血液送達,因此引發眩暈發作。往往一發就是數小時,發作時也非常激烈。確診後,給予病人局部循環改善劑,往往能改善症狀。

‧中風、腦瘤:有少數的眩暈是腦血管障礙、小腦中風所致,往往伴隨有單側肢體無力、吞嚥困難、視力障礙、步態不穩症狀,需要進一步使用影像學檢查,以確認是否有腫瘤病變或血管異常。

(二)、眩暈症的治療
由於眩暈症的病因多樣化,使得診斷及治療,有時十分困難。在眩暈症的急性發作期,治療的方法,一般是以注射或口服給予「抗組織胺藥劑」或「Phenothiazine藥劑」,來抑制眩暈,然後找出病因,對症治療或預防。

(三)、眩暈的預防及保養之道
1. 關於藥物的部分
a. 避免阿斯匹林或含阿斯匹林的藥物。
b. 避免含咖啡因的藥物。
c. 避免香菸:香菸的尼古丁使血管收縮,會減少內耳的血液循環,加重症狀。
d. 減輕壓力也可降低症狀的嚴重度。其治療方式,藥物、生活、飲食是第一線的治療,有少部分病人需要長期依賴藥物,有的會嚴重影響到病人的日常生活品質。

2. 病人自己如何處理急性發作
a. 急性發作時,找個硬的平面躺下來。身體儘量不要動,眼睛張開,看一個固定的目標。不要喝水,因病人很可能會吐。維持這樣一直到暈眩過了,才慢慢起來。
b. 對短暫性眩暈,吃藥休息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眩暈的情況嚴重,就要積極治療,除了接受藥物治療,睡眠要充足,生活作息也要正常,煙、酒、咖啡、熬夜等都應禁止,並避免壓力刺激。在飲食上面,太鹹、太甜的食物都應避免。在吃的藥物方面,像是荷爾蒙、化學性毒素的藥物都要注意。
c. 工作壓力也是造成眩暈的主因之一,因此建議適度的休息,避免長時間不間斷的工作。

3. 紀錄病史助診斷
眩暈病人及家人最好留心觀察眩暈發作時的型態、頻率、持續時間、什麼因子會誘發或緩解,並將其詳細告知醫師,才可以精準的鑑別診斷,對症下藥。除此之外,專門的聽覺功能檢驗及平衡功能檢查,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