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8-12 08:50:44| 人氣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際微奈米光學研討會  首度移師台灣於成大登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南訊】人類很早即開始對光的研究,相關研究與應用歷久彌新,聯合國教科文組識也將2015年訂為「國際光學年」;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系在光學領域研究具有高度能量,大陸舉辦的「國際微奈米光學研討會」今年首度到國際舉辦全球性系列活動,第一場海外國際研討會即移師成功大學舉辦,校長蘇慧貞期望藉由會議此一平台,促進台灣與國際光領域學者、專者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也讓國際看見成大在光學領域的研究量能。
 
「國際微奈米光學研討會」自8月11日起一連2天在成大材料系新館1樓協振發講堂登場,昨(11)天上午舉辦開幕式;2天的會議共計120名台灣、國際學者與會,除了論文發表、交流外,會場外還展出海報論文。
 
蘇慧貞校長表示,聯合國「國際光學年」,想傳達的是光、光電對人類生活帶來的改變以及教育等挑戰,光學領域頂級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首次到國際辦研討會即選擇成大,材料系蘇彥勳助理教授在光學相關領域優異的研究表現是重要因素,顯示成大年輕教授在國際上所展現的能量及領導能力。
 
材料系特聘教授丁志明指出,光學研究與應用是一門跨領域的科學,生活中,有可見與看不見的光,看不見的光對人類亦有很大的應用,照片、影像、雷射等都是光的領域與應用之一,國際微奈米光學研討會首次移師國際舉行即來到成大,預料將可大幅提高成大在此領域的能見度。
 
「國際微奈米光學研討會」預定發表4、50篇專題演講以及論文,包括成大電機系教授張守進發表「InGaN基底之共振腔結構應用於光電元件」,清大研發長潘犀靈教授「Yb增感纖維電射及其應用」、中研院應用科學與研究中心主任蔡定平專題演講「奈米表面電離子激光感測器與環型共振腔體」等。
 
成大材料系蘇彥勳助理教授的研究以生物發光元件、太陽能光能等與光交互作用相關等,研究論文投稿「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期刊均獲得極佳的評價,期刊首次到中國以外舉辦國際研討論會即到成大,蘇彥勳助理教授是重要推手。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為中國學術界與國際知名期刊nature合作的國際期刊,「國際微奈米光學研討會」過去都在中國舉行,今年首次在全球舉辦系列國際性活動,7月在中國舉辦光學週、8月11至12日在台灣辦國際研討會,10月將在美國舉辦光學工作坊。
 
 

台長: 蔡本文
人氣(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