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3-29 17:04:13| 人氣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吳梨華教授參與的研究,對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帶來全新觀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南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腸道黏膜反覆發炎、受損,難以修復,目前的治療以控制疾病為主;成功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吳梨華,參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與美國國家科學院士Michael Karin教授主持的基因調控與訊息傳遞實驗室之發炎性腸道疾病研究,與團隊一起找到發炎對再生的關鍵點並確立發炎啟動腸道再生的關連路徑;研究結果指出,治療發炎性腸疾不能一味抑制發炎因子,而是要讓發炎因子活性維持正常,不過度表現,將有助於腸黏膜再生。
 
吳梨華教授參與的研究,對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帶來全新觀點,她名列為第二作者的論文A gp130–Src–YAP module links inflammation to epithelial regeneration,2015年3月刊載於知名國際期刊nature。
 
 
發現「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炎」再生關鍵路徑
成大教授吳梨華跨國合作論文 登上nature  
 
時  間:104年3月30日上午10:00
地  點:成功大學醫學院四樓大會議室
主持人:成大校長蘇慧貞
主講人:成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吳梨華
貴  賓:成大教務長賴明德、成大醫學院院長張俊彥
 
議程:
10:00∼10:03-記者會開始(引言人致詞)
10:03∼10:08-主持人致詞-校長蘇慧貞
10:08∼10:13-貴賓致詞-教務長賴明德
10:13∼10:18-貴賓致詞-醫學院院長張俊彥
10:18∼10:28-吳梨華教授簡報
10:28∼∼∼∼-記者提問時間
 
新聞摘要:
 
【台南訊】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腸道黏膜反覆發炎、受損,難以修復,目前的治療以控制疾病為主;成功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吳梨華,參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與美國國家科學院士Michael Karin教授主持的基因調控與訊息傳遞實驗室之發炎性腸道疾病研究,與團隊一起找到發炎對再生的關鍵點並確立發炎啟動腸道再生的關連路徑;研究結果指出,治療發炎性腸疾不能一味抑制發炎因子,而是要讓發炎因子活性維持正常,不過度表現,將有助於腸黏膜再生。
 
吳梨華教授參與的研究,對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帶來全新觀點,她名列為第二作者的論文A gp130–Src–YAP module links inflammation to epithelial regeneration,2015年3月刊載於知名國際期刊nature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