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2-01 11:33:58| 人氣1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飞馬一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成大綠能電動機車 飛馬一號雛型上路
 
【台南訊】節能減碳觀念下,騎乘電動機車已成趨勢,一般的電動機車採用的是鋰電池為動力,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賴維祥 教授率領的團隊歷經一年半努力,有效整合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出新型氫能燃料與鋰電池混合動力系統的雛型電動機車,命名「飛馬一號」,首航測試成功,在時速 40公里 條件下,預估整體續航力達 160公里 以上。
 
成大團隊在經濟部能局能源學界科技專案的補助下,與銓寶工業、福桑聯合企業產學合作,一起研發的創新型「飛馬一號」氫能電動機車,這部電動機車以銓寶公司提供的電動車改裝而來,除原來鋰電池外,再配置一個約3kW級燃料電池,以及2支容積各為 6.8公升 可以安全儲存300大氣壓的高壓儲氫瓶,該設計概念與日本年底將進入量產的氫氣電動汽車Toyota FCV相同。不過「飛馬一號」氫能電動機車所用氫瓶,壓力只有Toyota FCV的一半,且安全性獲驗證。
 
「飛馬一號」氫能電動機車日前到高鐵下方首次實施道路實測,即輕易達成80餘公里航程,從高雄阿蓮區騎到台南新化區,來回折返兩次,儘管路程上一再遇到紅綠燈停下來,也減速經過人車較多的高鐵台南站,但機車的操控性與行進速度都非常順暢,與在實驗室的模擬並無差異。
 
氫能燃料電池零污染,能源效率比內燃機高出許多,被視為明日之星,國內外實驗室或汽、機車界都競相投入研發。 賴維祥 教授表示,雖然國外汽車大廠將推出商業化氫能汽車,但基於技術自主性的考量,台灣也得掌握關鍵技術,相關產業界才不會受制於人。而且台灣機車的數量及產生的污染都是最嚴重的一個族群,因此國人自行研發零污染的機車,更具意義。
 
團隊成員之一 賴銘彬 博士表示,國內燃料電池機車業者所開發之電動機車,雖有搭配鋰電池系統,但其設計主要用於機車啟動之用途,而非提供動力輸出所需之電力,而是由氫燃料進行電化學反應來提供,氫氣是以金屬吸附原理來儲存,其儲氫方式之單位質量密度較低,以致電動機車的續航力有限。
 
「飛馬一號」氫能電動機車的氫氣充填方式乃採用高壓儲存技術,單位質量之能量密度約高於4倍,有助於續航力的提升,若再重新調節氫燃料電池、鋰電池與馬達的系統,則可讓電動車有更多的續航力。
 
賴維祥教授指出,「飛馬一號」氫能電動機車的動力系統為,攜帶的氫能直接供給燃料電池使用,燃料電池發出的電力再傳給鋰電池,鋰電池電力則再去驅動馬達運轉,基本上燃料電池機車也是一種電動車,雖也使用鋰電池啟動機車與行駛,但行進間可發電充電至鋰電池。此一系統整合方式的設計,還可減輕鋰電池的耗損,提高鋰電池的壽命。
 
賴維祥教授解釋,鋰電池的電量如果常時間維持在較低的4、50%以下,電池耗損度將較高,維持在70~80%是最不影響壽命,「飛馬一號」氫能電動機車的電力系統整合,電力屬於即產即用,鋰電池儲電可以維持在最理想狀態。
 
賴維祥教授指出,現階段的雛型機車,重點放在關鍵技術的系統整合,以及能源調節與管理,因此沒有刻意縮小氫燃料電池的體積,未來的目標,要將氫燃料電池縮小並置入機車內。
 
成大研發的氫能燃料電池與鋰電池混合動力系統的技術,在2010年成功用於無人飛機,基於讓學術的研發能量注入產業界,一年前半與機車等相關業界合作,並在能源學界科技專案計畫的支持下,投入研發創新氫能電動機車。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