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18 11:21:52| 人氣1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腸直腸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個月的某一個星期三,一位73歲的阿嬤到我門診就診,她告訴我半年多來大便偶爾都會出現血絲,但因為長年有痔瘡的問題,所以並不以為異。可是最近一個月開始出現大便不順(每天需要吃軟便劑)、大便好像都有透明的黏液附著,以及腹漲、胃口愈來愈差,以致於體重掉了好幾公斤。聽完她的主訴後,我請她在診療床上側躺並拉下褲頭,我戴上手套後為她做了肛門指診檢查,在手指尖能摸到的最深處,我能感覺到一圈質地頗硬的腫塊,手套上也沾有血絲及黏液。心知不妙,我馬上安排阿嬤在簡單灌腸後,以乙狀結腸鏡檢查,果不其然,在中段直腸發現一整圈的腫瘤,而且已經造成部份腸道狹窄,整個檢查就在我為阿嬤以乙狀結腸鏡做完組織切片後結束。一個星期後,最後的病理報告顯示為腺癌。於是,我請家屬至門診聽取報告,並告知接下來的治療方向。

上面提到的病人就是典型的大腸直腸癌臨床表現:病人多半年紀偏大,並且出現了一段時間的腸道症狀,而且大腸的質地也不同以往。相較年輕人易發作的痔瘡或肛裂,血便的顏色、質地也不太相同。痔瘡或肛裂的血便由於已在肛門口,血量往往較多且鮮紅,肛裂更是會伴隨排便疼痛的主訴。另外,正確的大腸直腸癌的診斷基本上還是要結合結腸鏡及組織切片檢查。上述的例子裡,病人必須要接受不那麼舒服的肛門指診及結腸鏡檢查,這是必要的檢查,必須配合。在結腸鏡檢查發現疑似癌症腫塊時,醫師會執行組織切片,讓病理科醫師在顯微鏡及組織染色下判定是否為癌症。在確診為癌症後,還要再行影像檢查以判定臨床分期,之後再行合適的治療。

但是只要有血便,大部分的人還是都會緊張、害怕。近年來,隨著網路、醫療常識的普及,年輕民眾對於大便有血的警覺性及焦慮感又更高了。也因此愈來愈多的年輕民眾會在第一次大便有血的時候,前來門診要求檢查。其實,大多數大腸直腸癌還是都發生在年紀偏大的患者。但矛盾的是,對於年齡較大的長者而言,想到要進醫院做檢查,心就先涼了一半,以致於往往拖到沒辦法了才來就醫,也常常錯失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基本上,早期的大腸直腸癌是個本質上可以被治癒的疾病。然而,由於早期的大腸直腸癌並沒有症狀,所以需要靠定期篩檢來達到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近年來,國民健康署推動的五十歲以上民眾每兩年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就是為了僅早篩檢出早期的大腸直腸癌,及僅早除掉以後可能會演變成癌症的大腸直腸息肉,以提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功率。根據國健康署公佈的資料,所有因為糞便潛血陽性而做的結腸鏡檢查結果中,約有一半有大腸直腸息肉,約5%最終診斷為大腸直腸癌。同時,臨床資料已證明,早期切除大腸息肉是減少大腸癌發生的重要措施。所以,如果能配合國家的糞便篩檢政策及正確的就醫觀念,大腸直腸癌是可以不那麼可怕的。

最後告訴大家,當你有血便的症狀時,不需慌張,這不一定是世界末日,請尋求醫師的診治及檢查。正確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將使你的病情獲致最好的治療效果。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