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17 09:16:27| 人氣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闡揚金門學 成大、廈大、金大校長16日齊聚台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南訊】由成功大學、金門大學、廈門大學三所學校攜手舉辦的2014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首創於916日在國立成功大學盛大登場,成大校長黃煌煇、金大校長黃奇、廈大副校長鄔大光、中華全國台聯會會長汪毅夫、中央研究院院士曾永義以及國際知名學者及研究人員等近百人與會。藉由台南、金門、廈門等三個場次研討會,讓兩岸認識僑鄉的金門以及金門人奔向世界、放眼四海的胸懷,使金門學成為國際研究的顯學。

 

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為金門縣文化局主辦,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承辦,成大、金大、廈大去年曾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書要落實「金廈成功之路」,第五屆2014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因而擴大舉行,916日、18日、19日分別在台南、金門、廈門三地跨海接力舉辦。

 

成大校長黃煌煇致詞表示,中華民族、漢民族是屬於內陸民族,南遷,金門是重要據點,在適應海洋之後又輾轉到台灣、南洋,金門的位置具舉足輕重的角色。金門學包涵眾多,在複雜的金門文化學術研究中,要先找出研究的大主軸,以建築來看,金門的廟宇、房屋與馬來西亞的廟宇、房子有相似處就是建築、廟宇文化的傳輸,這些都需要匯集力量去好好整理與研究。此外,閩南、客家族群的健康與疾病等也是值得探討的演化狀況。

 

金門大學校長黃奇表示,金門的開發歷史早於台灣,金門是在國共對峙期間在最前線,是軍事要塞,金門對外移民多,亦是僑鄉,沿海的金門也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金門雖小,能探討的主題很豐富,研究金門學不只在保留金門文化遺產,還要帶動金門未來的發展。歷年來金門學研討會已吸引學者的注意,每次都有論文集出刋,論文內容從理論性到反思性都有,展現出研究的深化以及生命力。

 

廈門大學副校長鄔大光指出,金門是大中華圈最早走向國際、最早開放的地區,「金門學」對於大陸、廈門來說,應該是「學金門」,金門固然不大,一年卻能出版400多種文化書籍,福建省一年也不見得有如此多的數量。

 

中華全國台聯會會長汪毅夫在開幕式以「金門的進士和『金門主貴』的傳說」為題專題演講;汪毅夫先生引經據典列出明、清時期金門的進士、甲榜科名,強調金門的科名盛事就全國範圍而言是顯赫的,以密度來說應該是全國第一。而金門進士林釺官至東閣大學士,以明清官制來說,內閣大學士及清代代的軍機大臣都是宰相之任,金門朱子祠有「探花宰相」匾稱譽林釺,林釺是金門進士裡甲第和官職最高的人物。

 

汪毅夫先生表示,自己自幼生長在距金門僅1800公尺廈門,久聞「金門主貴」的傳說,從金門的科名盛事,得到真切的感知,「金貴」是金門人和金門學應該得到的評語。

 

中研院院士曾永義佩服許汪毅夫先生用心收集資料並加以分析。他說,金門雖處大陸東南海一隅,卻是人文薈萃照寰宇,金門主貴、廈門主富是千古的定論;不過,科甲出身非唯一的道路,現在的成功不一定永恆的成功,而現世的失敗也可能激發出生命的光彩,如同李白、杜甫。登上科甲,對社會國家有所貢獻亦是正常,讀書人搖身科甲之中人,志滿意得,報效國家有門。

 

跨海接力登場的2014金門學國際研討會,共計三場主題演講、發表28篇論文以及一部紀錄片,論文主題涵蓋金門人物、世族、歷史、文學、藝術、民間信仰習俗、文化創意產業等各方面;與會學者除了來自金門、台灣外,還邀集廈門、廣州、漳州、泉州、福州、北京、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等地的專家學者共襄盛;台南場共發表十篇論文,其中成大教授郭美芳在會中以「從博物館化的角度初探金門文化保存與傳承」。

台長: 蔡本文
人氣(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