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12 10:19:59| 人氣1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罹癌≠人生變「黑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罹癌人生變「黑白」 成大醫院集氣加油迎希望
「第五屆彩繪希望」成大醫院巡迴展 記者會

症已不是絕症。不過,一旦確診罹癌,多數人難免因為人生猝不及防的大轉彎而心慌,甚至在治療過程中因為身心劇變與各種隨之而來的挑戰,感到茫然無助、失去方向。癌症希望基金會因此自2006年起,隔年舉辦「彩繪希望」繪畫比賽,鼓勵癌友、家屬與醫療團隊透過畫筆描繪面對癌症的體驗、分享過來人的力量。

「彩繪希望」今年邁入第5屆,本月起,31幅獲獎作品將首度在成大醫院展出至10月底。

換個角度看人生:夕陽無限好 雖然近黃昏

曾任成大醫院志工長達7年、身為第三期乳癌病友的丈夫,陳先生(75歲)連續參加4屆「彩繪希望」、連兩屆得到佳作獎,今年得獎作品描繪夫妻倆在福壽山出遊時看見的夕陽,眉批是:「夕陽無限好,『雖然』近黃昏」。

他解釋,癌症就像是太陽漸沉的黃昏,但癌友只要維持心情爽朗、信任醫療團隊、完成正規治療,就能看到希望-即使曾近黃昏,也能爭取活下去的機會、享受更多人生美景,甚至航向更美的景緻。

陳先生說,「人生不需要因為癌症就變黑白」。他回憶,陳太太在治療過程中也曾遭遇低潮,因為副作用導致手腳長水泡腫痛破皮,每走一步路都疼痛不堪;但她認為「在家也傷心也是過一天、外出快樂也是過一天」,堅持履行到花蓮散心的計畫,即使雙腳一度水腫、穿不下出門時的那雙鞋,她也毫不後悔,向飯店借雙拖鞋就開心回家。

陳太太原本從事教職,很難安排時間出遊,現在則每年和陳先生呼朋引伴遊山玩水,甚至參加老人樂齡大學課程,生活反而比罹癌前更精彩,結褵40年的夫妻倆關係也更緊密。

面對癌症,陳先生說夫婦倆態度一致,也鼓勵其他病友:「偏方沒有科學依據,我們相信正規治療;該做的療程堅持完成,其他交給老天。」陳太太確診後,經過手術、化療、放療,至今已滿五年;她有位同事也是乳癌病友,雖曾歷經轉移,但堅定完成治療、為自己爭取機會,罹癌至今30年,可說是鼓勵陳太太完成治療的標竿。

藝術紓壓完成治療 分享力量彼此鼓勵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醫師期許此次展出能「藉著分享畫作,讓癌友與家屬們能體會罹癌後生命路程不孤單、各界隨時準備提供滿滿祝福與支持。」

成大醫院癌症中心以提供癌友「感動服務」、支持癌友完成治療為目標,曾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卓越獎」與「績優獎」肯定。院方也期待巡迴展為癌友家庭提供療癒力量。

成大醫院院長楊俊佑醫師肯定「彩繪希望」對癌友家庭的意義,也鼓勵癌友像陳先生夫婦一樣信任醫療團隊,並學習充分認識自己的疾病,才能與醫療團隊充分溝通、討論最適合個人的治療方式、追求較理想的治療效果;「治療期間可以透過繪畫等方式紓壓,為接受完整治療儲備身心能量」。

癌症中心及血液腫瘤科主任蘇五洲醫師心疼癌友家庭在治療過程中面臨各種挑戰,也期待「彩繪希望」巡迴展能引領癌友走出病痛及焦慮。

蘇五洲說:「我很樂意引導癌友探索心靈。這不但能減輕治療期間因為疾病或副作用引起的不適,也讓醫護人員更瞭解癌友的內心感受;希望創作能讓癌友更體會生命珍貴、強化信心,進而堅持正確有效的治療,避免因為無助感而誤信道聽塗說的偏差療法」;「展出的每幅畫都交織了與癌症共處的歷程,參賽者面對癌症的勇氣與生命轉折,也為醫療團隊補給了向前邁進的動力!」

「彩繪希望」由台灣禮來公司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合作、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邁入第10年;身為今年評審之一的台灣禮來公司總經理周思可(Margaret Driscoll)感性總結:「這些美麗作品不僅描繪個人生命故事,更能激勵其他癌友家庭;我們希望藉此能支持更多癌友紓壓,自在迎向癌後人生、再拓生命美景、散播正面能量。」

 

「彩繪希望」成大醫院巡迴展地點為門診大樓5樓癌症整合門診,第5屆得獎作品將於門診外走道與候診區、癌症中心外走廊輪流展出。

 


 

癌症希望基金會簡介

1982年開始,癌症持續蟬連國人死因首位,對國人生命及家庭造成重大衝擊。

90年代前,民眾對癌症所知有限、癌症醫療研究剛起步、多科診治團隊整合也不完備。治療期間奔波各科診間、離院後社區資源有限而難獲完善照護,都加深癌友的無力感,甚至迫使他們因沮喪放棄治療,使個人生命與家庭生活遭遇崩解危機,遑論康復後回歸職場與社會。

當時,一群不忍心其它癌友與家屬再走冤枉路的醫護人員、癌友與家屬挺身而出,在2002年成立「癌症希望協會」,期望藉由專業醫療背景或過來人的經驗,提供各種癌別的癌友及家屬淺白易懂的正確醫療知識、多元資訊與資源、完整的支持網絡,陪伴並協助癌友爭取「活下來、活得久、活得好」的機會。協會隨後於2011年「升級」為基金會,希望以更建全的組織架構,為癌症家庭整合資源、提供服務。

透過各項專案,基金會期望協助癌友與家屬建立自助助人的信心,讓當事人更能積極面對生命變化,甚至成為癌症防治網最具說服力的一員。

基金會由專業護理人員、社工員與營養師提供病友與家屬諮詢、心理輔導、生活照護及社會資源的整合服務,也在台北、高雄設置服務中心及0809-010-580諮詢專線,並積極與各地醫療院所、病友團體、社區衛生及民間服務機構合作與連結,推動全台61家醫院成立「癌症資源單一窗口」服務,為癌症家庭建構全方位且普及的服務網絡,使癌友與家屬能持續獲得完整照護。

為了替各治療階段的癌友建構治療、家庭與社會安全網,並強化對弱勢癌友的經濟協助,基金會也率先成立全台假髮銀行,也協助病友成立大腸癌(大腸經)、淋巴癌(08)及婦癌、乳癌珍姐妹)病友會,並於2012年開辦「希望驛站」,針對雙北與高雄之外的18歲以上中低收入戶癌友,提供放射線治療期間的免費住宿服務。

癌症影響家庭中所有成員,家庭成員對癌症的態度也攸關癌友是否能減少心理壓力、完成治療、提升生活品質,基金會因此也針對癌友子女開辦夏令營、親子營,促成家人針對癌症帶來的影響坦誠對話、彼此支持,也為學齡子女建立同儕支持網絡,並提供弱勢家庭子女獎學金。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