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12 19:26:13| 人氣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發現基因突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發現遺傳疾病罕見基因突變 成大助理教授陳芃潔跨國合作研究  躍登《美國科學院院刊》   【台南訊】找出致病基因是治療遺傳疾病的第一步,但是利用傳統基因定序的方法找尋基因突變往往耗時又非常昂貴,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陳芃潔跨國合作,利用次世代定序結合生物資訊方法分析了病人的全基因組,能快速從幾萬個基因點中,找出了與努南氏症候群相關之新的罕見致病單點基因突變,使該疾病的致病機制更被瞭解,該研究也榮登全世界最負盛名的學術雜誌之一《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展現卓越的研發能量。   成大臨醫所助理教授陳芃潔的跨國合作團隊成員,包括美國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貝勒醫學院、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頂尖實驗室,他們透過次世代定序做全基因組檢測,不但能幫助醫生掌握有關病人的遺傳信息、協助鑑別診斷和預先判斷治療結果,也是實現個人化醫療的第一步。   陳芃潔助理教授說,雖然先前研究已經找到較常發生的基因突變,仍有約30%努南氏症候群的患者的致病基因是未知的,由於每位病人帶有的基因突變可能不同,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也就不完全一樣。因此,找出每位病人的基因突變就變得很重要,未來這項跨國合作仍會持續密切進行,希望能有更多突破。   陳芃潔助理教授指出,努南氏症候群是一種相對常見的遺傳疾病,發生率大約是1/1000~2500,主要是由細胞內RAS-ERK訊息傳遞路徑的基因突變所引起。她進一步解釋,努南氏症候群患者其基因的異常會對生長發育產生影響,造成臉部特徵如:眼距過寬、小頷畸形、眼瞼下垂、蹼狀頸、漏斗胸,或是發育遲緩、心臟缺損,身材矮小等等症狀,部分則有輕度智能不足的問題,症狀是全身性,在胎兒時期也可以經過羊膜穿刺抽取DNA進行檢測。   陳芃潔助理教授,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取得生物化學博士,曾任哈佛醫學院研究員、伯明罕婦女醫院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成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專長包括遺傳疾病、人類遺傳學、基因體學、生物資訊等。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官方學術周刊,創刊於1915年。內容覆蓋生物學、化學、物理學、數學和社會科學,擁有廣泛的讀者群,尤其是世界各地從事基礎科學領域研究的科學工作者,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基礎科學領域的學術雜誌之一。1030811c   =======================================

台長: 蔡本文
人氣(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