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07 00:50:56|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養生講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全方位養生文化講座』8/10 秋冬進補概說 在中華文化普遍的地區,只要說到養生,許多人的第一個想法大概是「進補」。這種獨特的觀念其實是一種預防醫學的概念,在古老的典籍《黃帝內經》就曾提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或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等與預防醫學相關的養生觀。時至今日,「進補」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習俗的一部分。但是,當大眾強調於進補的同時,卻忽略了其他養生的內涵,也省去進補所要依循的中醫學理法則,導致許多因為亂進補而有的違害產生。 秋冬季節一定要吃補品才行嗎?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楊添麟醫師認為還是必須因人、因時和因地制宜。所謂「因人」,例如燥熱或濕熱體質者即不適合溫補,反而應寒涼清熱。所謂「因時」,例如秋天的氣候特點是燥,而冬天的氣候特點是寒,因此兩個不同的季節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的影響,因此用藥的方向也不盡相同;又例如古代營養條件不如現代,因此現代人若長期進補,恐怕反生傷害。所謂「因地」,例如在大陸型氣候的地區必不同於海島型氣候的地區。 臺南醫院楊添麟醫師表示養生的方式並非只有吃補品一種。養生是一個全面性的觀念,從飲食、起居、運動到精神情緒的調適。《黃帝內經》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即在告訴我們要把握住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才能令身心處在一個和諧的狀態。 在秋冬季節的養生法則是順應節氣。秋天要「收」,宜早臥早起,而且秋季由於早晚溫差變化大,許多人口鼻粘膜和皮膚變為乾燥,或發生乾咳現象,因此要注意滋陰潤肺,可食用補氣養陰之品。冬天則要「藏」,起居作息要注意不可擾動陽氣,應當早睡晚起。應該避寒就溫,不要開泄皮膚出汗,致使陽氣頻數耗奪。 秋冬的進補必須依照體質的不同來調配,首先可以六種基礎的中醫體質來作簡易的分類,所謂寒、熱、虛、實、燥、濕。再依不同的體質選擇溫補、平補或是清補的藥膳。我們將在養生講座中為大家詳述這六種體質的內容。除此之外,冬天容易有的手腳冰冷應如何改善也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楊添麟醫師將利用文化中心講座的時間帶大家實作手部的保健運動,讓大家過一個健康的「暖冬」。 〈〈全方位文化養生講座〉〉 日期:民國103年8月10日週日上午10:00~12:00 地點: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國際廳地下一樓會議廳 主講: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 中醫科楊添麟醫師 講題:秋冬進補概說

台長: 蔡本文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