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02 10:16:33| 人氣1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做十六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府城傳統,在家做十六歲 「七娘媽生,做十六歲」為臺南市登錄的市定民俗,是府城家庭與社會集體記憶的一部分,亦是府城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今年七夕這天,文資處援例安排示範家庭舉辦「府城傳統,阮佇厝做十六歲」,將傳統在家做十六歲的科儀完整呈現,同日並與臺灣臨濮堂施姓大宗祠合作,舉行集體做十六歲儀式。 文資處表示,由於現代社會生活型態的轉變,使傳統在家做十六歲的風俗難以維繫,逐漸成為在各大廟宇集體舉辦做十六歲之科儀。為保存此一具文化傳承與地方特色的風俗,使之不隨時代變遷而不復見,文資處自101年起即辦理「來趣做十六歲」、102年「軁十六」等相關活動,嘗試藉由示範家庭推廣在家做十六歲,並編製《府城做十六歲介紹手冊》,鼓勵現代家庭在家中按傳統科儀做十六歲,將此民俗回歸到家庭關係的傳統價值,落實此一家庭禮俗。而宗祠做十六歲則以「大家庭」的概念實現傳統的做十六歲儀式,使青少年能感受到完整的家庭宗教儀式與來自長輩的關懷與祝福。 傳說七娘媽為保護幼兒的神明,幼兒在十六歲之前要受其保護,因此若家中有孩子屆滿十六歲時,便於農曆七月七日,即七娘媽的生日這一天於家中門口擺設粿品、胭脂水粉與七娘媽亭等祭品,舉辦酬謝七娘媽祭拜禮,感謝七娘媽保護小孩平安長大,與此同時,外祖母也會準備好給外孫的成年禮物,並一路扛到青少年家裡,以表達對外孫長大成人的祝賀,祭拜禮過後舉行「出鳥母宮」(即由父母擎起七娘媽亭讓子女俯身穿越)儀式,象徵青少年已成長能夠獨當一面,最後將七娘媽亭火化為七娘媽增添樓亭,並分贈粿品紅龜給親朋好友與左鄰右舍分享喜悅。 「七娘媽生,做十六歲」意味著對兒女成長過程中的關愛與期盼,無論是在宗祠或是在家做十六歲,都希望透過傳統科儀的完整呈現,使人感受到傳統民俗文化的精神內涵以及共同分享成長的喜悅,同時讓青少年能藉由成年禮儀式體認到自己對個人、家庭以及對社會應盡的責任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