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5-26 12:01:59| 人氣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学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學與歌謠」特展 5月23日開幕 文學與歌謠的關係向來密不可分,為使民眾更一進步了解兩者的關係與內涵,國立台灣文學館即日起舉辦「文學與歌謠」特展,配合精采豐富館藏,巧妙運用互動多媒體,展出台灣文學與台灣歌謠的相關文物,呈現台灣多元文化的質地,是一項雅俗共賞、難得一見的展覽。   23日的開幕式於台文館一樓藝文大廳舉行,拓譜吉它室內樂團演唱〈安平追想曲〉等民謠,由史前館南科分館籌備處主任林志興主持,台文館館長翁誌聰、前任館長李瑞騰、林瑞明及莊永明老師均到場致詞。   「文學與歌謠」特展共包括4個主題,分別為:「童謠、兒歌」、「民歌、民謠」、「創作歌謠」及「其他歌謠」。展場運用多媒體設施及情境設計,使聲音、影像還原時空背景下的樣貌,具體展現文學與歌謠如何在常民生活中,承載吟詠歷史、書寫土地的功能,以及在多元交會後迸發的美感與趣味。尤其入口處的人體互動感應裝置,為每位觀眾量身打造專屬音樂,十分有趣。   在童謠、兒歌展區,策展單位貼心降低展示台高度方便兒童觀眾操作,湊近喇叭即可聽到〈西北雨直直落〉、〈點仔膠〉等膾炙人口的台語童謠,以及客語及原住民兒歌等,適合親子聆聽。   展場中也包含了台灣各族群豐富的祭歌、勞動歌謠,和近代因為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產生的社會運動歌謠。這些祭歌不但覆蓋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也蘊藏著各族群豐富的歲時祭儀文化,像是〈港口村捕飛魚祭歌〉;勞動歌謠更是我們透視台灣各個勞動階層的工作面向的最佳寫照,如〈海邊除草工作歌〉;社會運動歌謠則刻骨的描寫台灣民主化過程中人民的心聲和血淚,如〈無力者哀歌〉等。   特別的是,此次展出的《臺灣の歌謠と名著物語》,為台文館八件重要古物之一,1917(大正6年)台北晃文館出版發行,已有近百年歷史,全書分為「臺灣の歌謠」、「臺灣の昔譚」及「臺灣の小說」三大部分,本書蒐集了二百餘首早期的臺灣歌謠及民間故事、小說等文學作品,是臺灣第一部專門研析臺灣歌謠的著作,對臺灣民間文學的保存及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彌足珍貴 。 其它頗值一看的展品還有:《破天羅地網陣戶蠅蚊仔大戰歌》,分為上、中、下3冊,宋文和著,昭和10年(1935)捷發漢書部發行,為趣味類歌仔冊的經典作品,由黃得時捐贈;〈民俗文學-勸解纏足歌〉手稿,為吳瀛濤先生抄錄魏清德先生於1896年為響應勸解纏足運動所作歌詞。另外還有〈民俗文學-改毒歌〉,內容為勸人莫食用鴉片、嗎啡等毒品的歌謠,並抄錄「改毒歌」數首。   「文學與歌謠」特展 5月23日開幕,展期至10月19日止,地點在台文館展覽室C。另有「一代詞宗─周添旺紀念音樂會」,緊接著於5月31日舉行,台文館館長翁誌聰表示,在時間的長河中,代代流傳的文學與歌謠,不只是先人的智慧與結晶,保存著民間文化的精華,更是創作的養份泉源,無論從歷史、生活、族群及文化各方面來說,它們都有非凡的意義與價值,歡迎大家蒞館參觀。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