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4-29 21:47:50| 人氣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是論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成大南瀛國是論壇 探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台南訊】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29日上午在政治系階梯教室舉辦南瀛國是論壇,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誰服務?」為主題,邀請產官學專家學者與會探討,正反兩方正面交鋒,理性交換觀點,擠爆會場的學生在也踴躍提問,場面相當熱絡。   成功大學政治系暨政經所教授兼所長陳欣之,代表成大副校長何志欽為論壇開幕致詞,他說服貿協定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受到臺灣社會普遍性的關注,成大師生也分別在不同場合表達許多關切和具體想法。而南瀛國是論壇設立的宗旨不只是提供南北的對話,也是各個階層針對國家未來當前的重要政策,一個相互理解、溝通、對話甚至思辨的場域,透過對話找尋答案並產生好的成果。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誰服務?」論壇,由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前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擔任主持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以及經濟部國貿局高雄辦事處長賴國星等人為與談人。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認為簽訂服貿可以提高台灣競爭優勢,因為台灣市場不大,擋住服貿,可能也擋住了年輕人的機會。而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則反對簽訂服貿,他認為中國長期打壓計畫「以經促統」,但也呼籲政府更應該加把勁全面輔導、協助中小企業轉型,提高臺灣的技術水準和國際競爭力。   服貿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強調,協議有終止條款,在無任何條件下就可隨時要求中止。經濟部國貿局高雄辦事處長賴國星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統戰數十年來沒有停止過,但應該從區域貿易的趨勢思考台灣的定位與方向。   現場學生也作足了功課,針對條文內容等各方面提出許多問題,其中有來自中國武漢大學的陸生希望臺灣對中國可以有更多包容的心,不要將服貿和政治問題聯想在一起。吳榮義董事長回應,臺灣對中國已經很包容,但是中國想要併吞台灣是事實,在國際上處處打擊臺灣也是事實,這個問題不改善雙方等於是敵對關係。   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首先提出幾項最近的民調數字,如對服貿內容不清楚有65.9%、擔心工作受影響有57.4%、擔心臺灣會和中國走向統一45%、認為會促進經濟發展24.1%、支持學生佔領立法院表達訴求有54.5%,而支持政府退回服貿重啟談判則有66.2%、支持召開國是會議76.5%、支持透過公投來複決服貿也高達七成。   吳榮義董事長認為,觀察這次兩岸服貿協議的簽訂,很清楚的是中國對台灣進行「以經促統」的重要步驟,而馬政府利用兩岸共同市場政策進行「終極統一」的目標。依據Paul Krugman的核心邊陲理論,二地開放貿易時,如二地規模不對等,會產生本國市場效果,而本國市場規模較大的國家其比例會擴張,小國比例會萎縮,台灣經濟會變成邊陲。就業機會自然下降,經濟規模縮小。由於資本的移動,大企業會隨著調整,但受害的是中小企業及勞工,所以,很清楚的,服貿協議不但會使台灣經濟成為中國經濟(核心)的邊陲,而且數百萬中小企業及其勞工將是受害的一群。   吳榮義董事長也強調,台灣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已令人擔心,加以服貿協議中,許多中資來台灣設公司,如成為蒐集情資的據點。中資到處設立公司,國安單位如何偵察?實際上,中國在國際社會打擊台灣的參與,甚至連台灣與其他國家簽FTA都要阻擋,又以飛彈威脅,處心積慮想要併吞台灣,基本上是一個對立的國家。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持有條件的支持服貿,他認為,同理心、配套及執行力是ECFA服貿協議推動成功的關鍵,時下的年輕族群在失業率攀升、薪水停滯境遇下的挫折感可想而知,但究竟22K的困境,問題癥結所在包括:第一,台灣市場小,加上十年來所得停滯下,內需不振,服務業的就業機會及薪水自然無法漲升。第二,台灣的服務業規模小,舉目望去盡是早餐店、手機店、房仲業者、小吃店、餐飲店等,造成大學生、碩士、博士的高學歷英雄無用武之地,22K的薪資自然不易有新的突破了。   王健全副院長認為,想突破此一困境,需要擴大觀光、增加服務業的出口,而上述兩個出路都和ECFA服貿協議的簽署關係至鉅。透過服貿協議,除可爭取更多陸客來台觀光,也打開大陸的市場,使台灣的服務業有更大的市場(home market)來發揮規模效益,加速升級轉型。   王健全副院長強調,協助弱勢產業的升級轉型有必要,但若是為了保護它們而放棄服貿協議的洽簽,卻是不智的。在台灣市場不大、內需低迷之際,擋住ECFA服貿協議,服務業無法藉大陸市場發揮規模經濟效益,也無法活化台灣經濟及擴大年輕人的就業機會,恐怕也擋住了年輕人的機會與希望。   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則分析「為什麼是利大於弊?」以及「開放不對等嗎?」等問題做論述,他強調在這次服務業開放的過程中,我方只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並沒有開放陸勞來台工作,因此當陸資來台投資時,會創造就業,對於台灣的就業市場會產生正面的效益。但是,我們不能排除有一些企業會因為陸資的競爭,而可能會出現縮減規模或甚至結束營業的狀況。   因此,在2010年兩岸簽署ECFA時,政府部門就提出了「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產業支援方案」,各部門分十年提到了982.1億元的經費,供受到影響的企業進行振興輔導、體質調整、與損害救濟之用。比方說,受損的企業可以向有關部門要求低利貸款,擴大投資與體質調整,來與陸資企業競爭。另外,其中還有365億是由勞委會提出來的,可以協助個人進行轉業與再就業輔導等等。   林祖嘉也說明,在這一次的服貿協議中,完全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台灣工作,因此陸資來台投資成立新公司,必然會僱用台灣的工人,所以對於台灣的就業會有幫助。當然,因為陸資來台投資,因此必需開放一小部分的陸資企業主或高階經理人來台,管理在台灣的企業。而這些開放的規定是早在2009年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時,就已經開放了,與這一次服貿協議的開放無關。而這些大陸的高階管理人員是以投資名義來台,當投資名義結束時,就必需回去大陸。最後,因為我們並沒有開放大陸人民以投資移民的方式來台,所以,這些陸資來台的高階經理人是不可能以投資名義在台灣拿到長期居留的身份。   經濟部國貿局高雄辦事處長賴國星分析,ECFA服務貿易協議係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布局的一環,他說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為兩岸投資、貿易環境及經濟自由化市場之開拓,創造有利空間,也對ECFA後續協議之協商及我國與他國洽簽經貿協議,產生積極推進力。他強調除了爭取大陸市場公平競爭的機會,也可以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活絡經濟,增加就業機會。  

台長: 蔡本文
人氣(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