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18 12:08:53| 人氣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烏脚病之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市府建請中央褒揚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 「臺灣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13日溘然長逝,為使王醫師犧牲奉獻的畢生事蹟流芳千古,以為後世臺灣人典範,市府本日以最快速度發函建議文化部於行政院會提案,呈請總統府發布王金河褒揚令。文化局昨(17)日也已先行將王金河醫師具體事蹟預填於褒揚事蹟表回傳文化部,後續該部將函送內政部處理。 王金河醫師(1916-2014),臺南市北門區人,素有「臺灣烏腳病之父」之稱。王金河學生時期赴日習醫,1941年東京醫專(現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1943年返國。戰後年方而立,即獲推舉出任第一屆北門鄉長,此後並多次出任公職服務鄉梓,嗣後卻因誣短暫入獄,獲平反淡出政治後,王金河潛心行醫,並以教徒身分協助拓展教會事務。 市府建議書指出,臺灣西南沿海地帶素有「鹽分地帶」之稱,為取得充足淡水,在自來水設施尚未完備的年代,居民習慣鑿井取用地下水。1960年代,臺南北門、學甲及嘉義布袋、義竹一帶爆發烏腳病,無色無臭的井水因含有過量的砷,導致許多居民四肢末梢缺血,缺乏足夠養分,惡化後患者腳部從趾頭開始變黑,患部逐漸擴大,終至面臨截肢命運;是項惡疾之痛如椎心,患者尋短人倫慘劇屢見不鮮。身為戰後初期故鄉北門唯一的醫師,王金河應芥菜種會宣教士孫理蓮女士之邀,1960年在主持的金河診所會客室成立「憐憫之門」烏腳病免費診所,為北門鄉親免費醫療,並協助籌措裝設義肢經費。王醫師視病如親,不僅為患者親挑腐蛆,在行醫、收容病患之外,夫人毛碧梅女士並協助創設草蓆工場及手工藝訓練所等,協助痊癒的患者取得一技之長,並透過宗教力量,引領病患及家屬走出陰霾。王醫師的得力夥伴謝緯醫師也不畏路途遙遠,每週四固定率領護理師及助手從南投至北門,為貧窮的在地患者免費動手術,惜謝醫師卻於1970年不幸車禍喪生。此外包括南北奔波協助安裝義肢的連倚南醫師、耳鼻喉科權威王老得醫師等視病如親、默默奉獻的醫護人員們,其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動容。1970年,政府頒布「烏腳病防治計畫」,將臺大曾文彬教授等人的研究發現付諸推動執行,1984年免費診所停辦,時至今日,「烏腳病」在我國已成為歷史名詞。 行醫半世紀、治療烏腳病25載的王金河醫師自1996年退休後,仍積極投入地方事務,除於2005年假診所舊址協助成立「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以見證歷史,本府及雲嘉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近年舉辦之平安鹽祭、白色聖誕節、井仔腳送夕陽等,以及鹽分地帶觀光推廣活動等,王醫師皆不遺餘力、親身參與。 王醫師及夫人毛碧梅之懿風,多年來獲多項肯定,包括全國好人好事代表、賴和醫療獎、終身醫療奉獻獎及總統三等景星勳章等,並為本市卓越市民。本(103)年3月13日,王醫師因腦溢血併發心臟衰竭,於臺北臺大醫院溘然病逝,與世長辭,得年98歲,天地同悲。 由於王醫師仁心仁術、醫病醫心,免費醫療善行感染無數熱心人士捐助善款;所從事烏腳病醫療,協助研究單位進行防治研究,促成政府採取行動,根除惡疾,市府乃建請文化部審酌《褒揚條例》第二條第8款:「德行崇劭,流風廣被,足以轉移習尚,為世楷模者」及第11款:「其他對國家社會有特殊貢獻,足堪褒揚者」之規定,提報王醫師夙昔典範於行政院會,呈請總統發布褒揚令。

台長: 蔡本文
人氣(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