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2-26 12:39:37|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成大國際合作工作坊 跨國學者分享東南亞閩南文化研究心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千秋報】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26日在中文系會議室舉辦國際合作工作坊,針對「東南亞閩南廟宇及貿易網絡:越南與馬六甲海峽閩南族群之比較研究」計畫,邀請來自中國大陸、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學者齊聚一堂,除分享精闢的閩南文化研究,也討論跨國合作的分工細節,使成大發展世界閩南文化之研究再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此次工作坊由成大人社中心副主任陳益源主持、戴華主任致歡迎詞,與會學者閩南師範大學王亦錚教授發表「泉州的越南移民與家族網絡」,河內外國語大學主任阮黃英發表「河內閩南文化研究:從三十六老街做起」,福建師範大學呂若涵教授發表「香港閩南廟宇及民間信仰研究」,拉曼大學張曉威教授發表「檳榔嶼閩南家族事蹟考:以甲必丹辜禮歡家族為例」,南洋理工大學許源泰教授發表「閩南廟宇網絡在新加坡的創造—以閩南領袖為例」,最後,由清華大學王秋桂榮譽教授進行評論與總結。

 

其中,王亦錚教授把泉州數百部族譜中有關出洋到安南的記錄資料集中起來,同時對幾個以安南為主要移居地的家族做田野調查,並搜集其他相關的材料,再進行一些分析。他以具體的事例詳細說明泉州移民安南的年代、過程及其在越南的生活樣貌,發現不少閩南家族集體移民越南,散居不同城市,或與當地人通婚,或等站穩腳跟之後又將家人接往僑居地。

 

阮黃英主任則指出,在河內市中心三十六條老街中,就有好幾條街與華人有關,如福建會館所在地的懶翁街,過去就被稱作「福建街」,以中藥材的販售為主;廣東會館所在的帆行街,則是過去廣東商人販賣船帆與船上用品的主要處所。由於歷史變遷迅速,河內華人均已離去,許多閩南文化僅存遺跡,她建議成功大學可與河內國家大學、河內市文化部門合作,著手河內閩南文化歷史檔案的蒐集

台長: 蔡本文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