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30 10:10:18| 人氣1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是新興治療技術 降低治療副作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千秋報】最新最快一手新聞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以下簡稱SBRT)開始發展於1990年左右,其概念是衍生自顱內的立體定位放射手術(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希望能將這種高精準的放射治療的應用範圍擴展至身體其他部位也能適用,在近年來隨著放射治療軟硬體的進步,這項技術逐漸成熟,治療成效也漸為臨床肯定,是一項新興放射治療技術。

 

在使用傳統放射治療時,總治療次數可能高達三、四十次,因此整個療程可以長達兩個月。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與傳統放射治療方式相較,其特點為針對腫瘤單次給予高劑量之放射線照射,藉此提高生物等效劑量(biologically equivalent dose),期望因此可以提升腫瘤控制率;並將總治療次數控制在五次之內,低於傳統放射治療所需之次數,可減輕病人長期來回醫院奔波之辛苦。

 

在給予腫瘤高劑量放射線的同時,擔心的就是腫瘤附近的正常器官所接受之劑量也隨之增加,副作用發生之機率可能因此而上升。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必需提升放射治療之精準度。所使用之方式包括

(1)   製作適合不同病人,可達到良好固定效果之模具;

(2)   利用電腦斷層來做治療前之模擬定位;

(3)   依據每位病人情況,在每次治療時配合使用影像導航技術,亦或是使用呼吸調控技術,以提升治療之精準度。

 

當以直線加速器執行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時,在放射治療計畫方面,可運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或是體積調控弧形放射治療(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 ),針對要照射之目標從多角度給予放射線之射束,以達到劑量的分布著要照射目標的狀為目的,同時在治療目標以外的區域,劑量可以快速下降。同時達到給予腫瘤高劑量,又能降低正常組織副作用機率之目的。

 

但是也不是所有病人都適合使用SBRT目前SBRT於臨床上最常被應用於(1)不適合或是沒有意願開刀之早期肺癌病人,(2)寡轉移(oligometastasis)亦即轉移腫瘤的部位及數量較少,特別是轉移之部位為胸腔、腹腔內器官之病人。腫瘤體積較小(34公分以下)之病人,較適合接受SBRT,其治療之成效亦較為良好。

 

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2011年起開始使用直線加速器搭配SBRT技術來治療病人,當中有幾位獲得不錯之成效。其中一名七十五歲之肺癌病,為一C型肝炎病人,於今(102)年初因肝內發現一顆腫瘤至奇美醫學中心住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及治療,於檢查時發現右下肺葉有一顆二點多公分之腫瘤,經切片確診為肺部之鱗狀上皮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肝腫瘤亦經切片確診為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考量病人之年紀,及同時有肝方面之問題,在與病人及家屬討論過後,決定針對肺部腫瘤進行SBRT。病人於今(102)年三月初時接受共3分次之放射治療,總劑量為5400厘格雷(cGy),於治療後無明顯之副作用,後續影像追蹤發現腫瘤體積已有縮小,現仍於門診持續追蹤當中。

 

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陳佳群表示:奇美醫學中心目前擁有相當多樣之放射治療設備,在治療機器方面裝設有銳速刀、電腦刀、螺旋刀等,同時影像導航設備、呼吸調控技術也都具備。若是當病人病況適合執行SBRT時,醫療團隊可提供專業之建議病人參考選擇,期望可以讓每位病人獲得量身打造之放射治療及其效果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