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16 08:57:03| 人氣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澎湖白沙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白沙鄉位於澎湖群島北部,早年稱為「頂山」,境內包含白沙島、中屯嶼、鳥嶼、員貝嶼、吉貝嶼、大倉嶼及目斗嶼等七個有人島和二十個無

人島,為澎湖縣轄島最多的鄉市。島上因盛產白色砂砱和細砂,故稱為「白沙」。早期白沙移民難以為生,但追根溯源、敬天禮地與土地萬物

共存的民間信仰,使居民產生休戚與共、互助合作的美德,進而凝聚成與大自然搏鬥的力量,終能在此落地生根建設家園。白沙鄉由於面對季

風、鹽雨的直接衝擊,土壤貧瘠、水資源有限,居民自然發展出一套不同於台灣的產業模式,以維繫艱困的農業生產 鄉民世代胼手胝足,利用

石壘砌成防風牆,在牆下,開墾出一片片綠油油的花生、瓜果及甘藷田,以笠下的汗水,來灌溉這片瘦弱的土地。如今後寮、中屯大量種植嘉

寶瓜、洋香瓜、楊梅、紅龍果等高經濟作物,產量居澎湖之冠,成為白沙鄉重要的經濟產業;而順應環境所發展出的蜂巢田、瓜山等特殊農業

人文景觀,也豐富了白沙鄉的空間地景。通梁的跨海大橋聞名全國,是澎湖旅遊的招牌景點,站在橋上眺望無際的大海,可想見當年工程險峻

;橋頭的百年榕樹,庇蔭世代子民,也是村民信仰中心;岐頭的水族館,展出各類澎湖海中生物,尤其走在海底隧道,宛如悠游在海底世界,

欣賞群魚過往,令人驚嘆;吉貝及澎澎灘雪白的沙灘和激起朵朵浪花的水上活動 
絡繹不絕的遊客;目斗嶼燈塔海邊海水清澈見底,有多彩繽紛的熱帶魚,利用潮汐攔截魚群的石滬,維繫了討海人幾百年來的生計,到白沙鄉

體驗多樣化的海濱遊憩活動,倘佯在碧海白浪之間,俯拾風雕水琢的貝殼,追尋沙灘上候鳥的足跡。

 
 小白沙嶼、鳥嶼、員貝嶼等離島,海崖為節理發達的玄武岩柱狀地形,雄偉壯觀、氣勢磅礡,或垂直聳立、或傾斜狀、放射狀,是珍貴的玄

武岩奇觀,也是澎湖競逐世界遺產的代表。為維護這無法再製的天然美景,避免人為的干擾和破壞,小白沙嶼經農委會規劃為玄武岩自然保留

區。
 

  白沙諸島,長年受凜冽的東北季風所激起的波濤無情沖刷,海蝕平台甚為發達,遼闊的礁岸海域蘊育豐富的海中生物,是候鳥過境覓

食的天堂,也是民眾認識潮間帶與拾螺、採貝的絕佳場所。險礁、吉貝的沙灘,乾淨如洗,佈滿貝類的金黃沙灘與蔚藍的海水及天色相映。白

沙鄉可說是地質學者的寶庫,保育鳥類的天堂,攝影家及愛好自然者的樂園。白沙鄉的植被屬於熱帶疏林群系,地屬乾旱,加上季風刷去表土

及鹽害的影響,大型喬木不易生長,僅有灌叢和低矮草本植物得以根植。

 
 澎湖盛產天人菊,素有「菊島」之稱,白沙鄉春夏盛開的天人菊在藍天下、晚霞中,閃亮的金色花瓣,顯現多彩又熱情的風姿。島上植物昂

首天地的強韌生命力,也在秋冬強勁季風中展現,如通梁古榕、講美古榕及港子莿桐等珍貴老樹,經過時間和空間的嚴酷洗禮,依然挺立,白

沙海域的自然資源十分豐沛,在無邊的大海中,到處都有生物活動的痕跡。吉貝嶼周圍海域的板片狀珊瑚群及姑婆嶼東南海域的軟珊瑚群,。

後寮礁岸,發達的珊瑚群聚,住滿了絢爛多姿的珊瑚礁生物,各式各樣的熱帶魚穿梭於礁隙之間。廣大的潮間帶,有些生物會隨著潮水移動;

淺海裡蝦蟹貝類鮮豔、無脊椎動物繽紛美麗,豐富了白沙鄉清澈的海底世界。


白沙鄉有多處具文化潛力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如:覆蓋面積達九百平方公尺的通梁古榕;南埔三十人公廟記載一段抗荷血淚;瓦硐張百萬故居

在歲月的斑駁中,依然訴說歷史;城前古城遺址,幾百年前曾經煙硝瀰漫砲聲隆隆;講美擬人化的五營營頭,由無數子民虔誠雕出;金碧輝煌

的後寮威靈宮及魑魅魍魎石碑等,都是先民走過的歷史足跡和珍貴的文化資產。

 
   通梁連接西嶼的跨海大橋,號稱「遠東第一」的深海長橋而聞名全國;中屯的風車,是白沙人向天借力的工具;漁村外石碑上,深

刻的符令,是老祖宗留給子孫逢凶化吉的精神支柱;一家結婚,全村動員夾著吉貝村裡濃濃的人情味
這些彌足珍貴的影像,一一呈現出白沙鄉的人文風貌,不但抓住地方發展歷程中的精萃片段,也讓先民奮鬥精神再度被喚醒,帶給正在這塊土

。 白沙鄉風俗民情和居民的生業模式、生活環境息息相關。面對惡劣環境奮鬥的先民,為感謝鬼神的庇祐及避免各種意外災禍,每年大小拜

拜不計其數,期盼靈驗的神佛能保佑健康帶來幸福,民間信仰的力量也是海島子民凝聚力的所在。討海人向大海和上天討生活,敬天祭神的禮

數世代相傳,各村的宗教民俗各具特色,白沙的每一聚落除擁有一個以上的宮廟外,並於村落周圍分設五營及石敢當以避邪阻煞。
   

  白沙鄉三面環海,北有澎湖最大的北淺漁場,西有內海漁場,海域漁業資源豐富。姑婆嶼與白沙本島之間的海域,為澎湖地區最大的

丁香漁場,夏季漁汛,夜捕丁香是赤崁地區知名的漁撈作業。聚落間漁業發展則各具特色,鳥嶼碼頭邊一條條曬得黃澄澄的小管乾;赤崁村滿

地曝曬一尾尾晶瑩剔透的丁香魚,令人垂涎欲滴;吉貝的石滬群,有數百年歷史,過去許多村民賴以為生,也是特殊的人文景觀;姑婆嶼的紫

菜場,每年產季,鄉民總動員,採捕盛況,相當壯觀;城前村利用內海養殖牡蠣;講美村一帶海域的紫菜養殖;港子、岐頭開闢養殖魚塭等等

,充分展現出白沙鄉各村漁業發展歷程中豐富與多樣化特色。

  目前白沙鄉發展近海漁撈作業與觀光結合,將牽罟、抱墩、巡滬、夜釣小管等傳統漁撈活動觀光化,在不破壞自然生態的前提下,推展漁

撈休閒體驗活動,為傳統漁業打開新契機。白沙鄉是澎湖本島環島觀光的一環,也是觀光客暢遊北海諸島的轉運中心。在澎湖觀光風潮興起之

後,純樸憨厚的白沙人轉而投入新興的觀光服務業,雖是新的挑戰,但依然和海緊密的結合。黝黑壯碩的討海人,在傳統和文明之間以謙卑的

心情學習,累積白沙鄉新的產業能量。

台長: 蔡本文
人氣(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