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18 11:44:47| 人氣1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單騎鐵馬御風行 --- 談「車把麻痺症候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千秋新聞【記者蔡本文/台南報導】
近年來由於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加上節能減碳觀念的倡導,以單車取代汽機車作為代步工具成為一股新潮流;另一方面,隨著樂活概念的推廣,騎單車亦成為新興的全民運動。根據運動生理學的觀點,騎單車包含有氧及無氧運動,可同時提升心肺與肌肉耐力及瞬間爆發力。然而,隨著單車熱的興起,相關的運動傷害病例也隨之增加。本次記者會即針對單車族特有的運動傷害 --「車把麻痺症候群」,提出臨床個案,並就其診斷、治療及復健作出具體建議,以期減少單車族運動傷害的發生,能夠真正達成健康的單騎鐵馬御風行。
王先生是一位 38 歲男性工程師,主訴雙手動作變得笨拙且有陣發性抽筋現象持續兩個月,就診前兩週發現手部小肌肉有萎縮情形。經詢問病史表示每天騎自行車至少一小時,持續三年多。進一步理學檢查發現兩側手部小肌肉肌力變差,且明顯萎縮,但感覺正常。安排神經電生理檢查,結果顯示兩側腕關節處尺神經病變。建議暫時停止自行車運動,並給予復健物理治療及藥物治療。經門診持續追蹤治療,三個月後症狀完全消失,並恢復正常活動及工作。
在所有運動之中,若不考慮因騎乘環境導致的交通事故,騎自行車是相對安全的全民運動。自行車的運動傷害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包括急性外傷、過度使用性損傷(overuse injuries)及環境性傷害。其中過度使用性損傷是一般復健科門診最常見的自行車運動傷害。根據統計,有 51% 的民眾,及高達 85% 的競賽型選手曾經經歷過因長期騎乘自行車導致的運動傷害。和其他高衝擊性的運動(如籃球、足球等)不同之處,自行車手上肢發生運動傷害的比例是下肢的 2 倍。同時,有高達 70% 長距離自行車手曾經有過因神經壓迫導致手麻的症狀。
「車把麻痺症候群」(Handlebar palsy),也就是腕關節處尺神經病變,是一種單車族常見的疾病。The Ulnar nerve is a branch of the brachial plexus that provides sensation and motor supply to the upper extremity.尺神經的神經纖維源自於頸椎第八節及胸椎第一節神經根,經過內側臂神經叢之後分支成為尺神經,走在上臂和前臂的內側,終止於手掌內側。在經過腕關節內側時,會通過一個由鉤狀骨和豆狀骨及橫誇於上方的韌帶形成的「蓋恩隧道」(Guyon’s Canal),這也是「車把麻痺症候群」發生的位置。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