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3 00:17:29| 人氣1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胃痛 幽門桿菌作怪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千秋新聞【記者蔡本文/台南報導】陳小姐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上班族,長期以來常常感到上腹部疼痛,有時候有脹氣、噁心的感覺,在工作忙碌時特別明顯,常常要吃胃乳片,胃痛才會改善,她自認為這是工作壓力大造成的,老毛病了,再加上害怕做胃鏡,所以一直沒有檢查。直到最近,胃痛又嚴重起來,尤其是三更半夜痛到醒來,吃胃乳片也沒效果。某天早上她發現自己解了大量像柏油一樣的黑色大便,而且伴隨頭暈、臉色蒼白,只好到胃腸科門診就醫。 署立台南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蔡郁清發現陳小姐臉色十分蒼白,立即安排她住院打針及輸血治療,經過胃鏡檢查,發現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且幽門桿菌檢查陽性,於是接受為期七天的幽門桿菌除菌治療,在順利止血後出院,再經兩個月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療程,陳小姐發現困擾多時的胃痛好了,工作忙碌時也不再那麼容易發作了。 隨著工商社會的發展,臺灣的生活步調有越來越快速的趨勢,忙碌緊張的生活型態使「胃痛」成為許多人共同的生活經驗,也是腸胃科醫師最常被親朋好友諮詢的問題。但也正因為胃痛經驗的普遍常見,一般人往往是反覆發作,忍無可忍才到醫院檢查,也有不少人是因為胃鏡檢查的不適而諱疾忌醫,直到像陳小姐一樣因為大量出血導致嚴重貧血才住院。其實,正確診斷與對症下藥才能有效治療胃痛及改善生活品質,尤其臺灣是胃癌高罹患率的地區之一,反覆胃痛其實不適合當作「老毛病了,沒關係」而等閒視之。 陳小姐的十二指腸潰瘍和幽門桿菌的感染有關,經過根除治療後不但潰瘍好了,胃痛再發的機會也大幅降低,其實,幽門桿菌感染已被證實和很多胃部疾病如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縮、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甚至胃癌、胃淋巴瘤的產生有關,在台灣,血清中幽門桿菌抗體呈陽性反應的比率為55.8%,其中約15-20%的人會產生症狀,而約1%的人將來會罹患胃癌。署南醫胃腸科蔡郁清醫師建議有消化性潰瘍、胃癌、胃淋巴瘤的患者,或需長期使用阿斯匹靈、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劑(NSAID)的民眾,及胃癌病患的一等親屬應該接受幽門桿菌的根除治療。另外,有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因幽門桿菌導致的慢性胃炎,如有胃黏膜萎縮情況時,也應及早根除幽門桿菌的感染。 所以,慢性反覆的胃痛其實是有可能改善的,而目前胃鏡檢查還是最有效率,最正確的診斷方式。除此之外,良好、衛生的飲食習慣,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的工作壓力及不吃太酸、太甜、太辣的食物則是愛護您的胃的不二法門。更要記得當胃痛反覆發作、持續過久時,就應該要請教腸胃科醫師作進一步檢查了。

台長: 蔡本文
人氣(1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