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15 16:22:09| 人氣4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解讀《駭客任務》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三集《駭客任務》推出前,有朋友問電影癡會不會寫第三集的解讀。
原本,電影癡的看法和朋友一樣,
第二集已經解釋得如此清楚了,有必要再解讀一次嗎?況且,
電影癡向來不愛寫電影解讀,畢竟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個人生活經驗和所知,
對同一部電影作不同的解釋。而看第三集《駭客任務:最後戰役》時,
電影演不到二十分鐘,立即發現,嗯~似乎有必要再解讀一次,
果真,首映後,不少觀眾坐在椅子上討論哪裡哪裡看不懂,編導兄弟,
留了太多太多的疑點了。

資深影評人藍祖蔚在台北愛樂電台節目裡說,續集電影是電影和觀眾訂了一個合約;
基於第一集的約定,而要接著看下去。也就是說,前一集裡埋下了什麼樣的伏筆,
讓觀眾不得不看下一,又基於上一集的期待,而希望在這一集裡有什麼樣的回饋。

續集電影,對觀眾來說、電影公司來說,都有風險,難免呢,
好與不好的評價就跟著兩極化。《驚聲尖叫2》裡借劇情裡電影的學生評,
史上成功的續集電影有限,《教父2》乃少數中成功的典範,而近年來的續集電影,
不同於以往的續集電影,反倒比較像是「影集」或是一個完整故事分成上下集或上中下來拍,
嗯~~,前者呢,商業性重,為的是票房,為的是賣座的商業題材,
不就是一再翻拍嗎?與其不斷的舊瓶新裝,何不言明就是舊瓶的系列故事呢,
於是影集改拍,大行其道;後者呢,哈~一次賣一部電影三個多小時,
何不剪成上下集,收兩次錢咩(三個多小時的電影,一天14個小時能排幾場?
4場??二個小時呢?7場!三個多小時收費多少?280?4場和250元7場,
單日500人大戲院,可知票房差異有多少?459000),純然的商業考量囉!
操作順利,搞不好可以排進歷史票房前幾大。

《駭客任務3》之成立,在於此;之敗呢,也在於此。以單一電影來看,
沒看過第二集的人,第三集看不懂,完全可以理解(事實呢,即便是看過第二集的人,
也不見得看得懂第三集!),這阻絕了觀眾單純欣賞單一電影的樂趣,
如此一來,第三集等於「封鎖」了它的觀眾群,也難怪電影公司決定在第三集推出前
,立刻推出第二集的dvd,一如魔戒3正式上映前,特映了首部曲和二部曲。
而一集分割為上下集,特效呢,前一集看過了,精彩的動作設計,
前一集早已表現完畢,後一集的吸引力是什麼?一個圓滿的答案?!
一場精彩的人與機器大對戰?!觀眾能否被滿足?答案很顯然從觀眾的反應看出──失望了!

但撇開基於第一二集的「驚豔」感,第三集,說實在,
編導依然成功的導出有節奏、動作特效皆精彩的電影,只是,
它的張力大不如前二集帶給你的感受了,畢竟,觀眾已經被養刁了。

那麼第三集的存在價值為何?就整樁系列電影又具有何存在的必要性?
記得當年出第一集時,電影癡曾拿它和《X接觸-來自異世界》(eXistenZ)比較。
相形下,第一集確實顯得不夠衝擊,但自第二三集推出後,
它補足了《駭客任務》(Matrix)在第一集裡未曾交代的哲理和人性深度。
而且電影癡非常欣賞當初在第一集時就處理到的細節──尼歐的手機掉下大樓時,
先是快動作,停頓一下,再以正常速度下墜;崔妮蒂透過摩托車看尼歐被押上車,
也是快動作;尼歐重返電腦世界,坐在車子裡,車窗外的景象,較之車內人的動作,
稍慢;……諸多細節的表現,確實教人驚豔。而第二集,精彩的動作,twins的幻出幻入、
關鍵人、母體之母、之父等安排與設計,也確實教人讚歎!可是第三集呢?
電影癡的看法是:一、編導野心太大。這部續集電影,
原先僅只是第一集賣座後,電影公司製作人與編導共識,
可以再拍續集。於是,可以顯見的是,基於第一集原先的架構,
補充深入第一集科幻動作片裡來不及訴說的諸多事,但這個劇本野心太大
,一個結合電腦虛擬世界內外與人心與宗教哲學,某個角度來說,
這個劇本的確夠精彩,也相當有意思;然,也正因為架構太大,
大到有諸多漏洞顧及不到,交代不了(嗯~寬容一點來看,
這點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但若從電影歷史來看,確實可知的是
,《駭客任務》系列電影,已經是經典,許多的解釋與電腦的連結上,
它的見解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二、第三集的存在,讓駭客完整。或許第三集已看不到創意了,
它只是一個延伸而已,相較於第一二集來說,
第三集解釋多過於動作、科幻,虛擬的世界也少了,
那個救世主,似乎也不像想像中的馬那麼神,那場戰役,說是慘烈,
可也拍得不夠壯烈,打得似也過於簡單,救世的方法,原來,只得了「犧牲」二字罷了。


《魔鬼終結者3》《機械公敵》vs《駭客任務》


正巧最近hbo播出《魔鬼終結者3》(Terminator3: Rise of the Machines),
朋友問我,它像不像是「駭客前傳」,呵呵呵!還真有那麼一點像呢!
也正好可以用來說明祭師與造物主的另一個解釋。

如果不把造物主和祭師看成是「天神」,若從《魔鬼》系列來看,
有保護類的機器人,也有追殺人類的機械人,很像《機械公敵》(I, Roabt);
如果說從人與機械人對立的世界進入到母體控制的單一世界,不難想像,
這兩組由不同原則發展下來,母體裡存在著,一心一意想殺了叛逃到真實世界人類的造物主,
而他的殺手就是一個個的幹員,一如《魔鬼》系列裡的T型機械人;
而祭師比較像後來《魔鬼》系列裡的阿諾,被派來保護人類的。

應該這麼說,一開始人類發明機械全是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
這些機械人是用來保護及服務人類的。但也一如所有的科幻題材,
一旦發展了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會怎麼下結論,就不得而知了,
在《機械公敵》裡它的結論也和其他很多科幻題材的結論一樣,
人類是一切的亂源,所以人類必須在控制下,才不會出亂子,
於是乎,有《機械公敵》裡的維琪,有《駭客任務》裡的造物主。

只是,在《駭》片系列裡,祭師告訴了人類「選擇權」,
為造物主添了演算上的亂數,換句話說,人的命運本來在造物主的計算中,
「選擇權」這個亂數改計了造物主的演變結果,人也因而有了不同的命運。
相當有意思是不?用電腦這個完全數字化的世界和命運作結合
(其實命理的基礎也是來自於運算,易理可是中國最古老的數學),
但同時也告訴人命運其實是有選擇權的。我想,《駭客任務》系列電影會成為經典,
不只在於它的動畫技術,不只在於它的電腦題材,
而是它的哲學省思,關於愛、關於犧牲、關於命運與人的關係。





資料來源
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maillist_browse.cgi?more_old_epaper=su41&page_no=1&page_datas=20

台長: 小民
人氣(4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