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古秀美/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門診大樓2樓藝術走廊展出最新攝影展!第5期展覽主題是「臺灣兩棲類蛙.哇哇生態攝影展」。由門診部劉清泉主任邀請其攝影同好:社團法人臺南市野鳥學會會員林文崇、翁榮炫、郭東輝、李正峰、陳昭宏提供32幅台灣蛙類攝影作品,民眾有機會一睹珍貴保育蛙類真面目。
劉清泉主任和攝影者一起帶導覽,仔細解說每幅照片,並透過手機播放蛙鳴,讓民眾有身歷其境的感覺。豎琴蛙聲就如其名,好像撥弦的美妙聲音。貢德氏蛙的叫聲如狗吠,讓聽到的人覺得很不可思議。塗黑色指甲油、化煙燻妝的黑框蟾蜍也入鏡。在鏡頭下,原本身長只有2.5公分的小雨蛙,放大了好幾倍,讓人得以就近觀察。
台灣本地產蛙類共有33種,分屬於6科:蟾蜍科、樹蟾科、狹口蛙科、赤蛙科、叉舌蛙科及樹蛙科。其中三分之一屬於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包括台北樹蛙、翡翠樹蛙、莫氏樹蛙、褐樹蛙、黑蒙希氏小雨蛙、史丹吉氏小雨蛙、巴氏小雨蛙、台北赤蛙、虎皮蛙及貢德氏蛙。
蛙類是體溫隨著外界環境而變的外溫動物,一般而言,體溫的調節能力比較差。此外,牠們的體型小,活動和擴散能力差,因此多半分布在溫暖潮濕的平地或低海拔山區,中高海拔山區比較不容易見到牠們的蹤跡。台灣地處亞熱帶及熱帶地區,氣候溫和溼潤,極適合蛙類生存。
為了拍張雄蛙鼓起鳴囊求偶的畫面,攝影師要算準時間,才能拍到完全鼓起的鳴囊。
蛙類入夜後才會出沒,所以攝影師得利用休息時間拍攝。歡迎大家駐足欣賞這珍貴的攝影展。
展覽地點:成大醫院門診大樓2樓 藝術走廊
展覽期間:2013/07/01~2013/09/30,為期約三個月。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