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台灣每天有六個人自殺,其中女性自殺人數為男性三倍,而男性自殺成功率卻也為女性的三倍。
女性多採取較溫和的方式自殺,如割腕、服藥、燒炭。男性多採取較決絕而劇烈的方式,如跳樓、服毒、臥軌,因而成功率較高。女性自殺原因比起男性還多出感情因素、家庭問題,因而容易邁上絕路。
在台灣自殺的人,以中年未婚、鰥寡孤獨者最多。台灣所有年齡層的人,以十七到二十五歲,死亡率最高,最容易因車禍、意外而死,這個時候人最漂亮、最迷茫、最脆弱。美國所有年齡層自殺的人中,扣除外力及社會因素,竟以二十至二十五歲的男性,自殺率最高。這樣的現象殊堪玩味。除了精神病好發於此年齡之外,此時也最能體會社會變遷及人生價值,所受的期望及自我的要求亦是最高。卻最容易自戕,這樣的現象最令人嘆息與扼腕。
在全世界自殺的國家中,瑞士排名第一,那裡甚麼都好。眾所周知瑞士的國民所得與社會福利,是世界最高。湖光山色,風景怡人,素有「世界公園」的美譽。北歐國家如芬蘭、瑞典、挪威,亞洲國家如日本,奪下了自殺率最高的前幾名。有趣的是反而非洲國家的死亡率很高,生活水準落後,人人只想到怎麼樣活下去,極少人自殺。
全世界的民族自殺人數最多的是中國人,佔百分之四十。現在,台灣每天有八個人自殺。二零零三年,累計有三千多人自殺。背後牽連出三千多個家庭的問題,其影響不可謂不大。
自殺,在聖經,十誡第三條「不可殺人。」「你們的身體是神的殿,若有人毀壞那殿,神也必要毀壞那人。」「人一切的罪都可赦免,惟褻瀆聖靈的罪永不得赦免。」
以佛教來講,犯了三種罪:一、殺人,二、不孝,三、傷害自己。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六道輪迴中: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要墜入地獄最底層。因為你自己選擇不要當人,就不再給你有當人的機會,每往上爬一層要活六十四次,一輩子自殺,來世七輩子都要自殺,死前的痛苦將一直延續。
自殺是最笨的方法,自殺是逃避問題,並非解決問題。雖然每個人的承擔壓力,與容忍挫折能力是不相等的,但很多事只是一念之間,你願意選擇放棄或者堅持?面對事情的時候可以有千百種態度,你願不願意相信呢?
別人要傷害你,宛如放一把菜刀插在你面前的桌子上,你如果願意接受他的傷害 你可以拿起刀來往自己身上刺;如果你不願意接受他的傷害,你可以掉頭走開。
對於對不起你、傷害你的人,應該證明給他們看你是對的,令他們慚愧、真心後悔。憎恨或報復,只是拿他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別人對你不好,別人有別人的選擇與理由,那是別人家的事。你卻因此心情不好,那是因為你把自己放在容易受傷的位置,你對自己的作為應該有心理準備也應該負責任。
積極一點,你可以活得比他更好,或者真正的饒恕他。雖然這是一個令人痛苦的念頭,非常不容易,但你真的有可能寬恕那些不好的人,不是做不到。
當挫折與傷痛來臨時,我們可以選擇憑自己的感覺走,宛如全天下人都對不起你。那些壞蛋活該千刀萬剮、上刀山下油鍋,這樣你的心卻裝滿苦毒。假以時日,你都跌在自艾自憐的漩渦裡,就是中了惡人的計,令他們稱心如意。
假使你選擇自殺,就是親痛仇快,用最軟弱的方式把罪過歸到仇敵的身上,辜負那些對你好的人,讓周遭所有人背負虧欠與遺憾。用打擊周遭人、對命運認輸的方式,這是下下策。
死是自己死,結束的是自己的生命,不是對你不好的人的生命;痛也是自己痛,傷害你的人並不會有太多感覺。你也可以選擇理性一點,繼續給自己機會,給自己留退路。
我們對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即使當下十分難過,你可以選擇給自己時間。時間是很好的潤滑劑與分解者,它讓傷痛被輕輕滑過,一切現在看起來難過的,經過一段時間,可以緩和與消解許多。 你可以選擇活下去,直到有一天,看見事情有轉機,心結被打開,一切的問題也許依然沒有解答,但是那已經不再重要。
自殺本身沒有絕對的對錯,可以承受的痛苦超過個人所能負荷,也是一種選擇。會是一個解脫之門,就像安樂死的爭議迄今未平。然而不到最後關頭,不戰到一兵一卒、破釜沉舟,絕不輕言放棄。
人活著,不單是為自己而活,更是為了愛我們及我們愛的人而活。不可以只想到自己的感受,不顧慮別人的感受;不可以只想到自己的心願,不顧慮大家的心願。
文學家常常把死亡看成一件很美的事,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大多數民族與文化都相信人死後還有另一個世界,不管天堂地獄是否真的存在,我們的一生並非只有今生這樣短暫。我們不能只看現在的低潮,只想到自己的不好受,而不考慮自己是否不理智,是否影響別人。
佛教,認為人死後要堕入六道輪迴。道教,認為人死後要面對十殿閻羅。基督教死後要見上帝,且有審判。老莊,認為人死後什麼都沒有,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煉仙丹,渡海取藥,做兵馬俑。埃及建金字塔,把人做成木乃伊。商周君王準備一大堆陪葬品,叫嬪妃陪葬。中國的漢朝給人穿金縷衣,成吉思汗的墓到現在都沒有被人找到。總之不管怎麼想,沒有人告訴我們死後的世界是怎樣,去過的不再回來。為死人準備多少東西,人還是死了。
死亡就是一切都結束嗎?不一定。假如死掉真的會更好,大家都去死。如果死亡和活著要面對的東西都是一樣,為什麼不趁現在好好活?
我問醫生說:每天聽病人說想死,會不會動搖?她舉手說,如果世上有人贊成自殺,我一定是第一個贊成。因為我每天看病人很苦,我的心裡難道不苦嗎?總是相信光明、盼望、信心,不是嗎?
沒有人說活著是全然快樂,或許有人一生都很順遂、好運連連,卻沒有人一輩子都很快樂。電影「羅倫左的油」開頭第一行字是:「生命是一場戰鬥,Fighting and Fighting,因為戰鬥所以成為人生。」
紀伯倫的詩:「你們中間或許有人說,我們的生命脆弱如海洋上的泡沫,在晴空中破滅,失去了蹤影;但我要說,那只是真理的一半,你們也堅強如鐵鍊中最堅硬的一個鐵環。」
掙扎才是事實,成長是唯一希望。雖然不一定好過,唯有如此,更顯示出,人的渺小與偉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