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絕處斟酌自己﹥是廖偉棠在電影《化城再來人》觀後的一篇文。該電影是一部拍攝詩人周夢蝶的紀錄片。周夢蝶是我非常欣賞的詩人,廖偉棠的文章也寫得很好。文章節錄如下:
周夢蝶的《還魂草》中有一句:「你向絕處斟酌自己/斟酌和你一般浩瀚的翠色。」這「絕處」是第一要義,他的詩常至絕境、人格絕奇,今天加上一部關於他的電影:陳傳興導演的《化城再來人》-於詩人是絕頂的理解、甚至比詩人更理解自己-這緣分是斟酌而來,人生之修行亦始於細小斟酌,從細小乃至浩瀚。
「斟酌」和「浩瀚」都與水相關,而電影裡有四組關於水的鏡頭:周夢蝶運腕研墨、墨水緩緩生出漩渦;周公裸身入浴、水色蒼茫;金色籠罩大河、人來去如恆河沙閃爍於大化之中;最後是淡水河面,孤舟遠遁卻如上天空-此前這水曾倒映觀音山。筆寫墨的同時墨也反覆洗筆,執筆的人清潔自己然後以肉身在世上書寫著道,沐浴的水遙接了恆河水,但又終歸淡水河的水-這是周夢蝶的不捨。
...
電影最後周公念出的﹤善哉十行﹥:
人遠天涯遠?若欲相見
即得相見。善哉善哉你說
你心裡有綠色
出門便是草。乃至你說
若欲相見,更不勞流螢提燈引路
不須於蕉窗下久立
不須於前庭以玉釵敲砌竹......
若欲相見,只須於悄無人處呼名,乃至
只須於心頭一跳一熱,微微
微微微微一熱一跳一熱
...
這豈不是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周夢蝶懷人常思之,乃有詩;陳傳興於周公長思之,乃有《化城再來人》;我等日後亦應對今日長思之,人便再來,何遠之有?陳傳興導演說,化城一詞出自《法華經·化城喻品》:導師帶領眾生前往成佛之地,但道途險惡,行人會疲倦會退卻,導師便於途中變出一幻化城郭,讓眾生生養休憩,便又將城郭幻化,令眾生了解一切均為夢幻泡影、海市蜃樓。而「再來人」,則是可成佛卻不成佛,選擇重回到人世間來度化眾生。其實依我看,成佛與否,於周夢蝶並不重要,關鍵能否再來遭遇這一化城及其眾生。
...
於美好的詩、文、電影、經典常思之,而寫此篇。人生實難,大道多歧。所有的文學、藝術與信仰,都為了詮釋這個繁複繽紛而又難關處處的人生路。周夢蝶孤絕高奇的一生,陳傳興用電影紀錄,廖偉棠寫出他觀影的想法,我們何其有幸,看到如此精采的轉譯與思考。看完之後,再回去讀周夢蝶的詩,更能明白其中的深刻與幽微。不忍周公用他孤獨的人生,提煉詩句,示現了一個令人仰望的至高境界。用詩度化眾生,這願力,源源無窮已......
https://v.qq.com/x/page/d0128z3z1ao.html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