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的作者馬修.里卡德到印度旅行,他──
p63:原本訂了位的車廂,沒跟著火車來,只好坐上替代的車廂,裡面瘋狂的擁擠,我與半打旅客窩在車廂的木板凳上,其他旅客擠在自己的座位及走道上。我的腰痛,身體又在發燒。我們正經過哈比省,一個強盜橫行的地方………………
我很習慣在印度旅行,因此早早將裝著手提電腦的手提箱放在椅子上一個安全的地方,電腦裡有我整個月的工作成果。不過,某個有創意的小偷還是偷走了我的手提箱,到了晚上我才發現…………………。
但是馬修不僅不生氣──
p64:反而感到不可思議的輕鬆,經驗到一種完全的自由和快樂。這個例子絕對不是快樂與放鬆的對比,它是一種本自具有的寧靜經驗, 因著外在惱人的情境而變得敏銳。那是一剎那的「放下」,那種甚深的滿足只有在自己的心中找得到,也因此獨立於外的情境。
讀到這裡,我想起大約半個月前,好友邀我去萬代福戲院看嶺東科大的學生為幫助台灣的盲人棒球隊募款,所拍的紀錄片「一百呎的距離」,影片紀錄盲胞如何在社會愛心人士的鼓勵下走出戶外,挑戰自我的身心障礙,連續三年為國家奪得盲棒世界冠軍的點點滴滴,感人至深!
老闆經營戲院之外,愛心不落人後,屢屢舉辦義演,分文不取,這次也不例外,招待了滿座的國小學童,還贈飲料與點心。但影片放映過程中,整座戲院像幾千萬隻蚊子蒼蠅蜜蜂一起開會,鬧哄哄的。
坐我旁邊的老師受不了,訓了幾次也沒用,我還聽見一個女生跟老師告狀,有個男生把飲料潑灑在她身上,這時老師叫一個同學站到前面,看誰最吵,把學號記下來。
老師其實也很辛苦,一個人帶那麼多學生,但如果她不斷充實自己,教學相長,情況應當會改善。但願回學校後,老師不是懲罰孩子,而是提昇自己的「教育」風格。希望這些老師下次有機會再帶學童出來「戶外教學」,做點行前教育。
正如朋友所說,老師如果事先告訴學生要看什麼樣的電影,為什麼要看,有什麼意義,寓教於樂,學生當不會因為與預期落差太大,而無法專心看電影,只好吵人。
朋友觀賞影片的心情大受影響,我倒還好,很快進入狀況,從頭到尾流下不少感動與敬佩的淚水。我不確定自己有著超越吵雜環境之外的心情,但是被片中動人的人性光輝深深感動倒是真的。觀影過程中,我的確沒受到太大影響,因為早已融入片中,所以馬修說的那段話,很能引起我的共鳴。
p65:如果快樂真的是一種存在的方式,一種意識和內在自由的狀態,基本上就沒有一種東西可以阻止我們得到它。
P66:媒體負面消息的持續轟炸,以及將暴力視為解決所有衝突的方法,鼓舞了社會學家所稱的『邪惡世界症候群』。有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這個現象,1999年法國的沛比尼昂有個國際攝影記事展,我也是參展者之一。在36件作品中,只有兩件事有關人性正面主題的,其他34件都是關於戰爭、巴勒摩黑手黨罪行、紐約市的毒窟,以及世界各種的醜陋面。
看看我們的電視新聞,不是姦淫擄掠,就是政黨惡鬥,甚至為自家電視台的連續劇、綜藝節目做置入性行銷,惡行惡狀,所以沒看也無所謂。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還能看到「我們的島」之類的好節目。
像前天我就在這個節目中就看到,宜蘭一個可能被廢校的偏遠地區小學,校長結合社大老師及地方志工利用廢棄木材廠的木材興建了一棟節能減碳的環保綠建築,施工期間小朋友也參予。屋子裡有一間傳統「灶腳」、一座傳統「烤爐」、一間方便後灑下木屑便可做無臭堆肥的環保廁所。
從拿鏟子、釘木頭、推沙車,到讓小朋友學習種菜、烹調、烘焙,這棟綠建築默默的教育小朋友:什麼是環保?什麼是節能減碳?什麼是節約能源?怎麼樣愛護地球?怎麼樣保護環境?……………………那比校長站在講台上「說教」鐵定更有說服力,因為言教永遠不如身教,更因為親力親為,小朋友點滴在心頭,這是真正的生活教育,對電視機前面的觀眾也是很正面的社會教育。
這樣的節目讓人看到台灣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因為亂象之外還有我們不知道的清流在各地涓涓流動,當它們某天在我們的島匯聚成河,激濁揚清,我們看到的會是比現在更美好的明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