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樓下有一個爺爺,長的很像王永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長後只要有持續運動,體態都差不多,總之,在我剛搬進這個家的某一天下午,曾經被斥責過一次,因為下午五點鐘我開了一樓的燈,他要出門去運動,去被他制止的說:「才幾點鐘,開什麼燈。」
然後,我就暗暗的把他稱之為吝嗇的王永慶爺爺。
然後,我知道他很常運動,幾乎每天運動,常常還會因為出門運動的時間雷同而遇到。
就這樣,過了三年多,我跟他漸漸的成為點頭之交。
那晚,我遇見他時,是他剛剛結束運動,一邊上樓一邊聊天,才知道他已經87歲。我的爺爺沒有活到87歲,但我希望老爸跟老媽也可以活到這個年紀,私下這樣比較著。
我想,沒有任何一個老人家會願意在年輕人面前認輸,除非是身體真的老了。
從一樓到二樓時,他的步伐還可以,但二樓上三樓時,他就變的很緩慢了,慢的必須停下來讓我先過樓,我一邊鼓勵他、一邊稱讚他很健康、很養生,卻還是抵不住那氣喘吁吁的現實,也擋不住口氣中對人生老態投降的語氣,那是:「唉,好累啊,真的好累。不行了....」。
那時候,我才明白,雖然身體很硬朗,但是一部機器運轉了87年,再怎麼樣也是會退化的,雖然這個道理在我爺爺老年時一直上醫院時,哥哥就跟我講過,但,我仍然相信有很多人是可以長命百歲的。眼前的王永慶爺爺,即便他看上去狀態那麼好,即便他每天都走路,但是當身體累了時,即便年輕小姐在後頭也無法逞強的表現出健步如飛,想要耍帥的表現出沒問題時,卻是一點也不行,這就是人生啊。
最近,終於看了一部很久以前的日本電影,有多久?是拍攝於1983年的「楢山節考」(也有人翻譯成「楢山櫛考」,似乎已經變成一個類成語),這部片改編自「深澤七郎」的同名小說,有1958年導演「木下惠介」執導的版本,與1983年「今村昌平」導演執導的共兩個版本。
知道「楢山節考」是今年的台北電影節為了紀念「田中絹代」所安排的電影,而田中絹代逝世於1977年,當然她這個版本似乎較為跟原著合拍,不過因為年代久遠想要看到也很難,現今的DVD店則是可以買到今村昌平導演的版本。
OK,其實,楢山櫛考是數十年前,在日本信州的深山中,一切還很苦的時候,比20年前的阿信還要苦N輩的時候,只要家中有年長滿70歲的長輩,就要由兒子背上高山去自然老死,這部電影就是講這樣的故事,這今村昌平這位導演的版本中,則是由日本影壇很重要的一位爺爺主演,那時候緒形拳爺爺真的很年輕啊,不過緒形爺爺也在2008年過世了。
除了「再見阿郎」與第一版「魯冰花」外,印象中我沒看過這麼老的電影,所以震撼當然也很大,尤其是為了想知道劇情而耐下心來看時,一直跟自己說,高潮在後面,高潮在後面,果真後面很震撼啊,然後又想到這是1983年的電影,就更不得了,那時候的導演可以這樣拍戲,那時候的演員可以這樣演戲,真的很了不起啊,這麼原汁原味,雖然口音有點聽不懂,翻譯也有點看不懂(即便是台版),但是這部片除了敬老、循環、新生之外,真的很環保啊!
除了講這是一部人與自然抗爭,生命與自然抗爭的電影,但這同時也是一部Discovery的電影啊。
1.裡面有篇幅不算短的很自然的性愛鏡頭,很真實。
2.裡面有飛蛾、蛇、青蛙交配的畫面,還有蛇吃了老鼠、螳螂吃了青蛙...等物競天擇的畫面,現在的電視早就不這麼血淋淋,然後還有人跟狗交配、烤蝙蝠、因為偷竊而全家被全村山埋的畫面。
3.最正宗的精神,最震撼,就是婆婆上山時的畫面,真的是一場漫長的等待,也是一場很想閉眼睛的上山之路啊!
現在,早就沒有這樣的故事了,我不想講太多關於這部電影的劇情,但是這個導演崇尚自然與寫實,所以很多畫面真的很寫實,為了拍這部片,他還特別拍攝了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所以讓人印象深刻。或者說,這已經有點像是一部紀錄生命與大自然純粹競賽的紀錄片了,人終究是要一死,但要自己死、被烏鴉吃掉、還是病死,哪一種比較好?
雖然緒形拳爺爺很重要,但是這整部片,更重要的其實是裡面的女性,不管是老奶奶、第二個老奶奶、中年媳婦、年輕媳婦,母性犧牲奉獻的暗喻真的很濃。
再來,就是很漂亮的雪景了,如果把時光從2010年拉回到1983年,以觀光角度出發的自然美景是一致的。東北地區,風吹雪的美,還是讓人驚訝。
結語忽然想到三個字:北大荒。
生命,是苦的,還是甜的,要緊抓著、還是放開,才是聰明呢?
不管如何,不要輕言放棄才是對的,放棄了就沒有挑戰的機會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