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寂然的夜裡,萬物本該落於夢鄉,不問闃暗的陰鬱。只是在某棟大樓的小房間內,戰鼓喧騰,殺戮頻仍,四個臉色倉促的年輕人,正在自己設計的戰場裡,試驗著戰爭的情緒。
「大師,你還在快樂農莊喔。人家都已經昇城堡了,趕快多找一些食物。」坐在我後面的「胸毛」如是說。
「看我拜占庭聖騎兵出動,把大師的城鎮中心搗毀。嘿嘿嘿。」我右側的「老人」,妻奴當不好,就要找我出氣,沒這個可能的啦!
「哎哎。騎士怎可對一般村民出手,你這個蔑視騎士精神的傢伙,我怒了啦,余怒!要派出火槍兵把你的人射下來。」就算這個叫做垂死掙扎,人嘛,還是會困獸猶鬥,何況是我,城市裡的野生豬?
「余怒?我還北島哩。快樂農村馬上就要變成廢墟了。咯咯咯。」「鋼砲」的笑聲很機車,不過我不會輕易放棄的。
不過依據往例,嘴巴動得越勤的人,往往是最先失敗的。我們的世紀帝國戰,雖然不在中原逐鹿,只在小小的寢室爭個披薩,也能藉由網路連線,給我們帶來虛擬的戰爭樂趣。這就是網路,瞬忽即逝,很快就能連上線,但如果感到疲倦,心念一轉,下線也不用一秒,十分迅速的時空置換,把自己從螢幕裡呼喚回來,回到屬於我們的現實。
平常我們是不使用網路的,只有在查資訊時,或是做報告時,打開網路瀏覽器,找尋自己要的站台。我們這幾個傢伙,做過最好笑的事是,由於寢室內只有一台印表機(還是黑色墨水匣),我們居然用msn把作業傳到印表機的主人那邊,請他替我們列印下來。於是整間寢室一時之間,只聽到資料傳完,清脆的鈴鐺響聲,接連響了三次,我們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或許網路的便捷,對我們幾個而言,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
回過頭深究,似乎也只有這個理由,能夠取代日常生活中的不變、不便。資訊世代的衝擊下,電腦早已成了新時代的先驅,而不斷翻舊推新,軟體的性能增強,硬體的配備需求增大,提供諸多功用。讓走在先端的知識份子,沒有一天不必仰賴它的協助。而NB更加普及,體積也越來越小,適合隨身攜帶,方便隨時都要工作的人。我就曾在捷運上看見有人使用NB撰寫論文,這類經驗我想只會更多。
電腦以處理程式為主,在以往,相當於一個人於密室裡埋頭苦幹。而一旦多了上網連線的功能,世界變增多不少色彩,光鮮亮麗,讓人不覺沉淪。網路空間,摸不著,卻可以經由螢幕看到,可以在上面放置資料供人使用或查詢,這一點是很貼心的服務,只要謹慎版權來源,切莫誤用盜用。再進步一些,網路除了學術的功能之外,還多了娛樂的效果,而這些娛樂,往往可以讓人忘記,這些都是虛假不實的。
越來越多年輕人,包括國小的孩子,一回家就是沉溺於線上遊戲,埋首於找尋寶物及接任務的虛擬快感中。問他們什麼是影像處理,要如何製作光碟,卻是一問三不知。誇張的,還不懂文件處理。在年幼的孩子心裡,網路似乎與遊戲畫上等號。不清楚它原本的功用。而號稱知識一流,具有良好品德的大學生呢?不是藉學術網路之便,以BT下載A片,就是一大群人在網路世界用功,還不然就是在聊天室裡杜撰自己偉大的功績,而目的只是想一逞獸慾。
我上大學後,學會了一個能快速閱覽資料的程式,可以用簡單的幾個按鍵,決定文件如何處理。這個叫做電子佈告欄,簡寫是BBS。在上面可以快速閱覽文章,並且提供了聊天功能。方興未艾時,只有幾個人默默耕耘,而如今每個大專院校,幾乎都有自己的位址。功能也變化更多,提供了圖像的使用、網路連結、多人聊天、小遊戲等等。雖然主要的目的在於資料分享及搜尋文件,但大部分已變質為純聊天娛樂,或是公佈無意義的文章,造成管理混亂。
我自己是有在BBS上留連,最常去的兩個站分別是台大批踢踢實業坊與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龐大的內容與繁複的使用方式,會讓人沉迷於探索的樂趣。基本上潛藏很久,發現網路生態十分有趣。不管是哪一個版面,或是哪一個群組,甚至是最小的使用人,都有類似的情況。
第一:不要完全相信,使用者在文章底下的推文。所謂推文,指一篇文章發表後,旁人以簡短的字句附應。大部分的人,都抱持著事不關己,甚至是鬧場的態度,嘻笑去面對別人正經發問的文章。毫無忌憚,因為他們知道,管理員雖然可以查出用戶資料,但他們又是否留下正確資料呢?於是便無所謂的大放厥詞,即使是罵人,他們也毫不在意。
第二:慎防陌生信件及水球傳訊。有些時候,你發了敏感的文章,或是在簽名檔中透露出自己的相簿。有心者便會積極騷擾,防不勝防,用些弔詭的言詞,耗損使用者的身心。雖然在網路上無關痛癢,至少心靈的傷害,是會有的。有一些人會使用免洗帳號(重複註冊),偽裝不同人去攻擊某個特定對象,而理由有時候是沒有理由。很多無理取鬧的人,但也有熱心回答問題的人,不能一概論括。
第三:約定俗成的特殊用語,或是代表性的人事物。與日前流行的火星文相似,在網路上基於方便考量,在一切精簡化的原則下,很多非正式的用語,或是幾個符號譜成的圖像,便很快的流傳開來。舉幾個圖像的例子:XD,不懂的人會認為是兩個字母放在一起,其實這是需要右轉九十度閱讀的,是不是像個笑臉?還有之前學測出現的orz,這個叫做,「失意體前彎」,用來說明一個人極度沮喪。至於用語,舉幾個好笑的例子:「沒圖沒真相」,這個是因為口說無憑,有的人會炫耀自己多帥多美,看不過去的人就會諷刺一句「沒圖沒真相」,兩個涵義,一是伸手要圖;一是質疑你在騙人。「放閃光」,這個就有趣了,是指發文人在文章裡描述自己親密的情事,讓閱讀的人無法忍受,便會有人說:「快給我墨鏡,我快瞎了。」「不要使用太陽拳。」「我需要可魯親衛隊」意思是指那份甜蜜,閃閃發亮,讓一些單身的人感到忌妒,憤而提出一個語詞,要他們收斂一些。
其餘像是「張爸」、「電梯下樓」、「高義你他媽雜碎」、「你是好人」、「op」也是在網路上沸沸揚揚的專用語,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讓網路使用人得到最大的,言語精簡。有利有弊,只是看使用者的心情取決。
其實網路是很危險的,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不得志,便把希望寄託在虛擬世界中,想得到難得的快慰,因此隱藏自己身份,收起自己真心,扮演著不同於平日的角色,以不同的心態游移,可能是找個朋友,更可能只是發洩心中不滿。每個人都有許多流連的原因,而離開的原因只能有一種:他們終究要回到現實。蠻可悲的,有些人寧願身陷網路漩渦,也不願意回去讓他飽受挫折的現實。是說現實殘酷,還是個人的脆弱呢?我在網路上曾經遇過毫無目的罵人的人,也有積極貼佛經鼓勵他人的人,差距很大。但同樣的是,不可能藉由這種訊息,窺盡一個人的全貌。就算是朝夕相處,也難以洞悉一個人的本質,至於網路,除了微笑之外,也只能以微笑,來掩飾心中可能泛起的感慨吧。
之前聽到有人以網路相交,經過十年的交往而步入殿堂。基本上這只是個案,如果不回到真實世界,一切都是虛妄,儘管在網路裡表現多麼純真友善,甚至是毫無掩飾的坦白。但是隔著遙遠的空間,誰能真正保證,打出悲傷文字的當事人,可能面無表情,或是喝杯咖啡,或是打個呵欠,要不然就是把手伸進女友的內衣摸索著情欲開關。現實的是是非非已經太多了,網路上要單純?基本上不可能。喔,容我更正,少數人相聚,還有可能推心置腹;多數人蟻群的場所,不可能單純無瑕。
更別提還有所謂情色聊天室,利用美好的名義,誘惑純樸的年輕人上鉤,喪失寶貴的事物。教人對網路生態偶感失望。而仔細深思,也無須太多悲傷,依然是現實生活的投影,只是把現實的混亂,延續到虛擬世界罷了。亂七八糟的人依然亂七八糟,但平常謙恭有禮的人,卻可能變了模樣,這就是網路有趣的地方!可以去嘗試每種人的心神飄忽,也可自我沉溺在虛幻的角色扮演中,藉由遊戲或是聊天,把自己塑造成,別人不認識的模樣,基於此點,網路的虛虛實實,可能提供一個人的更新機會。只是這個機會,僅限於上網之後,你使用的是寬頻,而不是56k。太慢的連線速度,不會讓你有作夢的機會的。
那麼使用網路的人,又得付出哪些責任?雖有明文規定及懲罰,但依然寬鬆。一切只能自由心證。恰巧也是驗證人性的好去處。何為真,誰為假?我們能在相同大小的文字下看得夠透嗎?隔著虛幻的距離,我們能真正去相信素昧平生的人嗎?在送出每一篇文章時,十指敲下的沉重,又有哪些指紋是輕浮的呢?其實我們都不知道。大多數人也不敢去透澈,因為領悟的瞬間,好不容易建造的美好,剎那間崩塌傾圮。不會有任何影子流血,因為原本是無。
或許只有現身一見,方能闢開謎團。不過這只是笑話。有的遠在海外,力有未逮。不然則是害怕。因為詐騙也潛伏於網路中,舔著紅舌找尋著獵物。在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前提下,見面而不相識,可能是最後的夢幻了。換個角度想,若能這樣輕鬆露面,也不會耽迷於網路迷海,構築自己的無色天堂了。網路裡的種種莫測難辨,蘊藏著理性之外的危險。雖然也有真正的互相付出,但無法以片面之詞驗證。有趣的是很多人依然喜歡打滾在其中,享受非真實的感覺,只為情感抒發,或是更多不可知的目的。
我也是其中一名,不過我是以旁觀者的優閒,享受他們自說自話的愚蠢模樣,有時候配合著情境,與他們玩言語遊戲,達到目的後快速抽身,默默觀賞他們的反應,做下紀錄,那樣的刻薄冷漠。而我從不留戀網路,畢竟只是搜尋資料,及提升自己的一個有效手段。即使失去這個手段,生活亦不受到任何影響。只有在虛無裡奉獻過多的人,才會對離開夢幻的堡壘,感到惴惴難安,無法回歸自己最原本的面貌。於是他們連自己的真名都感到害怕。而名字這種垃圾,在網路上是最為氾濫的,廢棄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