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年教小學是在台灣紅茶的發源地花蓮縣鶴岡鄉,那是一所坐落於阿美族部落中的小學,學生稱我是漢人老師,一開始我這個漢人老師對於他們的家、他們的部落充滿著極大的好奇,在那到了夜裡的天空滿天布滿星星的東岸,以及一眼望去滿是湛藍的天和綠色山脈;有著東方小瑞士之稱的地方。
東台灣的風景優美美得令人陶醉,然而美麗的自然美景資源並沒有帯給這裡的家庭幸福,反而造就了90%以上的隔代教養家庭,這裡的阿嬤個個必須扮演超級阿嬤的角色。有一次,我利用假日遊走在部落之間做家庭訪問,踩著夕陽踏進三個孩子分別是二年級、四年級以及六年級學生的家裡,他們的阿嬤早早就在家門口擺好了板凳等著我的到來,這裡的部落房子都是灰瓦灰牆的建築,三分之一的材料是秀姑巒溪底搬運上來的石材,一片灰的單調顏色中幸好有四周的綠葉紅花襯托著,「房子很矮很窄,老師!我不好意思請妳進去坐,這邊比較涼快。」阿嬤露出一排咬過檳榔後週邊泛紅的牙齒列著紅唇羞答答的笑著說。我數著我的學生六年級和四年級都不見蹤影,只留下二年級那個矮小的身影,庭院另一個剪著整齊妹妹頭看起來大約五歲左右的小女生,坐在檳榔樹下還有一個約莫三、四歲的小弟弟,這個家雖然窄小,從進出的木門之間望進去明顯看到斜放著還有一張簡陋的嬰兒床,一、二、三、四、五、六這個窄小的屋子裡住了六個小孩二個大人,不!是八個小孩兩個大人,其中還有兩個國中生,他們的爸爸媽媽正在遙遠繁華的大都會討生計。「哥哥、姊姊人呢?」我問那個小二生。「去找蝸牛了,老師!」他說。「晚上請老師吃飯,他們去抓蝸牛回來加菜!蝸牛肉很香很好吃的,老師一定沒有吃過!」阿嬤帶著原住民的口音國語還算溜,「大哥哥和大姊姊去砍牧草心,回來煮湯很營養!」在一旁笑得很靦腆的四歲娃一邊摘下身邊倒下的檳榔樹上一顆檳榔一邊說,「那不能吃吧!」我來不及阻止他已經把那顆青綠色的果實放進嘴裡了,「很好吃!老師要不要?」天呀!我是來家庭訪問的我來看看學生們回家後有沒有協助他們讀書寫功課的大人的。看到這樣的情景大概也知道,他們是年紀大的帶著年紀小的一起讀,連書桌都沒有,餐桌不但小而且擺滿瓶瓶罐罐,唯一可以寫字的地方不是床緣就是地板上吧!我當然沒有留下來吃晚餐,但是我還記得當我問四歲那個小男生,檳榔吃起來是什麼味道?他回答我:「澀澀酸酸還有一點點苦苦的!」,事後我回學校問全班同學:「苦苦澀澀酸酸的檳榔,為什麼還可以嚐?」他們回答我:「老師!酸酸澀澀也是一種味道呀!我們沒有錢買糖果,只要能吃的就是我們的零嘴。」 這是1998年我在花蓮從事教學時候的故事。2001年在新竹也是去學生家家庭訪問,並且同樣也是一家三個孩子都讀同一所學校的學生,這家的孩子每天大概要走三、四公里的產業道路才能到達學校,偶爾星期三有教師研習必須離校前往,我就會藉故載他們回家,久而久之就會在每個星期三看到一種企盼的眼神,他們的家並不直接在稍微寬敞的產業道路旁,而是要再轉進一小段顛簸的山路直達山谷的半山腰上,我在山路開車的技術不怎麼好,於是每次只好停在轉接的地方讓他們自己走那條小路。家庭訪問這一天,我硬著頭皮往小路開車,路上我的學生小胖很不安的告訴我:「老師!我家很小很窄喔。」「那又怎麼樣呢?」我以平常心回答。這裡不是原住民部落的社區,而是位於與全台知名科技城比鄰的學校。到了學生灰瓦白牆的家,標準客家聚落家庭的擺設,簡單但還算乾淨整齊,「昨天我們三個人一起打掃的。」小胖說。小胖是三個兄妹的老大他們的父親出去工作了,我和他的母親聊他們的孩子學習的情況,「我們家煮飯、洗澡都是燒柴火的。」家長一邊領著我到他們家的廚房一邊說,「哇!好先進喔!你們很有儉約的概念喔!」我說。聽到我的這番話三個學生似乎才鬆了一口氣,「小胖!記不記得老師教過世界能源危機,全球環境大量被破壞,要大家建立資源回收及多多開發利用其他替代能源的內容嗎?你們家是最好的示範喔!」小胖的媽媽聽了我說這些話,開始滔滔不絕娓娓道來她在家庭經濟不寬裕的窘況下,如何利用社會資源勤儉持家的故事:「我們家沒有多餘的錢假日帶孩子出去玩,所以每個星期假日,我和三個孩子都在縣立、鄉立各大小圖書管裡渡過,那裡不但有冷氣、有電腦可以上網還有很多免費的書可以看!」這是小胖媽媽利用社會資源教育孩子的智慧,小胖媽媽擔心孩子住在山上文化刺激不夠,有錢人家裡有電腦可以上網,他們家買不起電腦付不起網路費,所以帶著孩子去圖書館是最好的辦法,小胖三個兄妹也因為這樣培養了喜愛閱讀的習慣。
民主社會的自由經濟造就了很多有錢的人,當然任何時候貧困人家也一定會存在,《佐賀的超級阿嬤》作者德永昭廣先生出生於戰後的日本,這本書記錄著他在阿嬤家過著貧困生活的點點滴滴,小河欄下的蔬果和阿嬤樂天知命的人生觀,陪伴著作者一年一年的成長。而第二本書《佐賀阿嬤笑著活下去》更道盡了阿嬤豁達開朗的個性,阿嬤在窮困中領悟了豐富自己的生命的活著方式,不只是為了她自己更為了所有在她身邊生活的子女和孫子,也許因為小新舅舅的存在讓阿嬤清楚的知道處於弱勢家庭的生存之道,就是再大再多的不幸也要笑著活下去。阿嬤在貧困中求生存的堅強意志力,不但自己做到了也感染給了作者堅韌的生活下去的勇氣,使得作者在和小律共提一只「旅行箱」的時候,不論處於何種困境都能堅持理想走下去,《佐賀阿嬤的幸福旅行箱》敘述在豁達阿嬤陪伴成長下的作者追求幸福人生的故事,如果沒有阿嬤的幸福旅行箱,也不會有現在的成功的作者德永昭廣先生。
廿一世紀是個知識、資訊更迭快速的年代,這也意味著每個人正在承受來自不同的壓力,富者的享樂透過資訊等媒體讓貧困者的家庭經濟更加窘迫,高不可攀的物價對困頓家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台灣越來越多赤貧家庭出現,然而這些赤貧家庭能不能安於生活?能不能像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樣安貧樂道?台灣窮鄉僻壤的學校還有很多繳不起學費、午餐費的學生,過多的物質慾望刺激引導著青少年及兒童的負面價值觀,《佐賀的超級阿嬤》、《佐賀阿嬤笑著活下去》以及《佐賀阿嬤的幸福旅行箱》三本書的生活智慧與哲學,值得大家共讀之後改變自己人生的價值觀,生命的豐富並非來自錢財的多寡,就像書中阿嬤說的那句話:「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人生」。作者也以這三本書期許大家:用開朗共度貧窮生活,用總和力創造豐富人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