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29 00:48:40| 人氣16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希望、熱情無所不在,只是像氣球般-飄忽游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希望、熱情無所不在,只是像氣球般-飄忽游移

多久沒有在電影院睡著了?應該是自1994(?)的伊朗片-「生命的圓圈」之後就沒有過了。習慣了好萊塢電影的步調,突然不能適應侯孝賢的節奏,在戲院打了個小盹兒。不是說電影不精彩,應該說太寫實、太悠哉、太自然了。一個已經習慣好萊塢視覺強暴的觀眾,就像是不斷等待老師指令的學生般,只有接受,欠缺自省。等到老師哪天不再給予指令時,學生已經忘了自己該做些什麼(因他本來就欠缺思考能力)。我們太習慣好萊塢的模式︰一幕幕無冷場的場景銜接,驚心動魄的視、聽覺特效,絲絲入扣、環環相扣的劇情安排,人們似乎對於好萊塢所販售的價值,太不挑、太輕易、太隨和、也太隨便地接受了。所以,看侯導的「紅氣球」時,當被凸顯的是「觀眾的品味和感知」而非「一個爆破場景是幾億的電影」,觀眾彷彿是站在台上面對台下鴉雀無聲的聽眾,反倒成為不知所措的主講人。我承認有一點這樣的心情。

電影的主題是「寂寞」,小孩、單親媽媽、從北京到巴黎唸電影的留學生都是城市裡寂寞的靈魂。生活瑣碎,談話瑣碎,電影不知道花了多少篇幅忠實呈現生命中的焦躁、空虛和瑣碎。

畫面很美,鏡頭的運鏡是緩慢地,慢到如我這樣的一般觀眾都能有「充分的時間」細細玩味鏡頭的角度、光影的變化、物和背景、物和主角的關係。這樣的鏡頭是「精心雕琢」的,但劇情卻不是-反倒顯得自然,剛好和好萊塢的模式相反。習慣狼吞虎嚥的食客,嗅覺和味覺是吃不出食物味道的層次,我突然恍悟-我的味覺已被名為「好萊塢」的調味料給搞壞了。

紅氣球,從電影一開始就出現了,若隱若現地跟著小男孩行動。飛翔的紅氣球像是已故的默劇大師馬歇‧馬叟。想像一下畫面(鏡頭)是默劇一片黑的場景,而紅氣球是馬歇‧馬叟的化身-時而俏皮、時而熱情、時而嬌羞....人生的希望、熱情無所不在,只是像紅氣球般-飄忽游移。

這部電影又給了我一些啟示,像是近來一連串的徵兆(signs)。好比我前天所看的另一部電影「小人物征服大世界」(巴西海洋紀錄片),其中所提到的麥哲倫線、寬闊的海洋、勇敢地擁抱夢想....都是近來我最需要的開釋。They are all signs...若非我最近太脆弱,否則就是太強壯,太容易接受暗示,太期待一個嶄新的人生。

紅氣球「寂寞主題」的聯想--一首詩的創作

紅氣球

如果人生是一捲卡帶,
寂寞就是錄音機上的「暫停」鍵。
我以為這捲卡帶是會一直播放的,
卻沒有發現-
你早已悄悄地按下「暫停」。

從那一瞬間開始,
寂寞不曾離去,
「暫停」鍵直亭亭地卡在哪兒︰
卡帶一動也不動,
就像我的人生一樣。

「播放」鍵宣告故障。

我用「快轉」試圖追上你的身影,
卻怎麼也找不著。
只好用「倒退」和你的殘影同樂。
我不想「暫停」,也無法「前進」,
只好「倒退」。
不記得多久了。

有一天,窗外飛來一顆紅氣球,
不經意地撞到了「播放」鍵。
卡帶開始走了。
我再次按下「快轉」試圖追上你的身影,
但你早已走遠,
眼前只見紅氣球。
我問紅氣球︰「你要去哪裡?」
紅氣球沒有回答,
只是逕自飛呀飛地~

消失
在湛藍的天空裡。

台長: splashing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