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大城市總免不了集光明與黑暗於一身,在一個大都會區一定可以看到最富有最頂級的生活,也可以看到最貧窮最低微的人群。我所在的這個城市也是如此,它有市區和郊區之分,誇張點也可以說是都會區與貧民區之分,就像紐約的曼哈頓與皇后區的差別。
郊區通常位於市區的邊緣或外圍,是較髒亂擁擠、龍蛇雜處的地區,居民多是各地來城市奮鬥的移民。因為工業區多半位於郊區,所以這兒有大半父母屬於勞工階級;這兒可以看到髒髒黑黑的小孩在路旁因大人的打罵而哭泣,但路人經過覺得很平常而不會多加側目;這兒的街道漫佈灰塵和紙屑,馬路只有逢選舉前夕才會重舖。郊區的生活空間較小、生活水準較低、生活方式較普羅,雖然它也有麥當勞、屈臣氏和7-11,雖然它也是城市的一部分,但它就是和市區有著天壤之別。
現代社會的結構似乎和中古時代的人們沒多大差異,市民社會中有少數的富人、一部分的中產階級、為數眾多的市斗小民,層層由上而下形成金字塔狀,越下層的人數越多、被剝削的也越多,用以支撐起金字塔上層的生活所需。越下層的人們承擔越多社會的苦難與負擔,他們的犧牲(或被剝削)是上流社會享樂的來源,雖然也有社會階層流動的發生,這個基本結構卻是不變的。由鄉村到城市、由郊區到市區、由落後國家到先進國家,物質(金錢/資本)的集中彷彿一座座無形的巨大的金字塔,這會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圖騰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