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網頁~
《曲名:花間夢事》
民間的七月半被稱之為“鬼節”,其實它起源於佛門的“盂蘭盆節”。
「盂蘭」是印度話,意思是「倒懸」,就像一個人頭向下腳朝上,被人倒吊著,十分痛苦,所以我們要幫助他,把他扶正過來。「盆」是裝食物的器具,是「救器」──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那天,用「盆」裝上水果、食品、藥品等等,供養佛、法、僧三寶,藉此功德來「解救」父母和眾生的「倒懸」,所以叫做「盂蘭盆法會」。
盂蘭盆節緣於佛經故事《目蓮救母》。目蓮是指當年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弟子大目犍蓮。他是個很了不起的大孝子,他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中開發出了智慧和身體的潛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稱(即有了特異功能),能夠用“天眼”觀察世界。他發現自己過世的母親一直在地獄裏吃苦,卻無力救贖。便在釋迦牟尼佛跟前悲泣和求法,佛便告訴他,須集天下佛弟子的慈悲和智慧功德的和合之力,感召他母親回心向善才行。這等於是說,特異功能改變不了因果業力。一個人不從淨化心識上下功夫,就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只有淨化心識才能轉化業力和改良因果。在佛典《佛說盂蘭盆經》裏,佛還對目蓮說,你僅救度這一世的父母是不夠的,要生起菩提心,還應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難眾生。
所以,該佛經宣揚的是一種孝道,也就是佛家所說的佛弟子要報父母恩的意思。後來在南北朝時,當時的皇帝梁武帝篤信佛法,由他倡議七月半這天舉行盂蘭盆齋,供養僧眾,請其超度生生世世的父母、親人。
於是就有了盂蘭盆節,也可以說是「思親節」,人人想念父母,自一世、七世乃至無窮世代。所以應該度盡一切眾生(他們都是過去的父母),不捨一人而後已。這就是佛陀的方便教化,這種「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悲願,就是三世諸佛的一貫精神,也就是我們必須效法、實踐的。
盂蘭盆節這一天又被稱之為“佛歡喜日”。因為佛陀的弟子們在經過三個月的「結夏安居」──在炎炎夏日,足不出戶,專心修行之後,人人在道業上各有進展:有的獲得神通;有的證得正果,所以當老師的釋迦牟尼佛內心喜悅。
除了稱做「佛歡喜日」外,又叫做「僧自恣日」。意思是出家人相互檢討、反省的日子──三個月的結夏安居之後,大家開一個類似今日的「檢討會」,會中各自發表自己修行的心得,坦誠指出修行中易犯的過錯,做為日後的警惕與勸勉。
隨著歷史的演變,盂蘭盆節後來在民間慢慢流變成了所謂的“鬼節”。比如燒紙錢和以葷食祭奠亡靈等,在佛典裏根本不存在。所以也沒有什麼實際的良性意義,它只是一種民間風俗。
那麼,七月半這天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亡靈真實受益呢?
根據佛典開示:宇宙世界及萬事萬物,包括人類及一切生命,都是由最根本的“本來事物”依照特定的機制、規律和條件發展出來的。所以基於這個前題,我們常聽到佛門有萬物同根、同源;眾生平等、萬物有靈等等的說法。既然是眾生平等,同根同源,我們就不應該取眾生的命。萬物交感、互動,事物是聯繫和變化發展的,我們殺生吃肉最終會對我們自身不利。因為我們的一切行為,包括殺生和做惡,持修善法,冥冥中都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因果相續)。條件成熟時就會顯露出來(果報)。那麼,我們如真心想為自己已故的親人們好,就不要再為他們殺生和以葷食祭祀他們了,因為那樣做只是為他們造下新的惡業,讓他們結怨更多的眾生。那真的是在害他們。
從這個意義上講,七月半這天我們完全可以回歸傳統,學習佛門中人,多些慈悲和善意,多為亡人念佛、放生和做善事等,那一定是會有效驗的。能轉化業力和改良因果。在佛典《佛說盂蘭盆經》裏,佛還對目蓮說,你僅救度這一世的父母是不夠的,要生起菩提心,還應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難眾生。
資料來源:
http://bbs.flash2u.com.tw/dispbbs_42_67223.html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1911342
~曼殊攝影~
【後記】
佛歡喜節,是沙華最喜歡的節日,因為這一天是沙華的農曆生日,每年的這一天,沙華一定茹素,以報父母恩,二十幾年從未間斷。雖然一般民間在這此時是在普渡鬼神、氣氛詭譎的時候,但卻是我歡喜的時候,我總以能在「佛歡喜節」出生為喜為榮,這是難得的因緣。
一大早,就收到母親捎來的簡訊,上面寫著:「親愛的女兒,生日快樂,媽咪愛你!」
哎呀!怎麼這次又被她搶先祝賀了!我馬上火速再回傳一份我的感恩給她!時間輸給她,只好以量取勝,來個長如滔滔江水的簡訊賺她熱淚一下!^^
「親愛的媽咪,怎麼又被你搶先一步了!人家才要傳簡訊給你的….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母難日,我要感謝你給予的生命,讓我來這世間體會所有的美好及不美好、圓滿及不圓滿。你放心,我有來自於你的遺傳,是隻打不死的蟑螂,這關卡我早晚會過,會有屬於我的圓滿!我還是沒變,依然很高興當你的女兒,希望二十年後,我還可以幫你梳頭,用我的老手牽著你的老老手散步走走……永遠愛你哦!^^」
同時,我想起已經往生的父親,雖然我們的父女緣份淡薄,從你那裡得到的愛很少,但是,對於你,我早就沒有怨懟,我還是感恩於你,因為這些困境,成就今日豐羽的我。感謝你們今世的父母恩!
~圖片取自網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