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05 01:59:59| 人氣2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也許,朱為白這名字影響了他日後的藝術風格。

 本來,我想,他老爸給他起這個名字,只是希望他能作人清白、能明辨是非黑白,行光明正道不要誤入黑道。不過在藝術創作上,朱老固然「為白」,但亦「為黑」,只是這黑在性質上也算是白便是了。

 朱老的作品我素少接觸,乍見北美館「朱為白回顧展」邀請卡上面的作品,不知畫的是啥碗糕,信手拿筆找地方題了四字:千帆過盡。這只是影像給我的最原始感觸、第一時間的視覺聯想,帶著好玩的心情以最簡單的文字予以形容紀錄罷了,不是想解讀什麼,不是想猜透什麼,更不是中國文人畫看多了,看到畫就想給人家題個字以為這樣可以相得益彰。因為我對影像的態度,一向認為只宜感受,不需解讀。影像本來直指人心,諸般語言文字對它都是餘事。如果文字可以形容的盡,那還要影像作甚?

 昨(2005.4.3)去看展,方知那圖其實非如所想。此作題為「深化_黑_55」,是作者企圖突破傳統繪畫的二維(平面)限制,而開創的一種有「深度」的表達方式。其媒材是成疊的黑紙(十幾層),圖影部分為刀片所割成,作出了層次和深度。借視覺上的層次和深度,希望讓觀者心靈也進入某種層次和深度?借視覺上維度的突破,或欲啟發觀者心靈的突破?因為原作尺寸不小,而刻畫部分的比例則不大,所以如非親臨原作,只看作品圖影的話,此處非用特寫再加上好一點的攝影,或並不易看得分明。但須知,即有特寫,那只是用來較清楚說明這部分的技法,它自不能代表作品全部,甚至還不見得是作品的重點哩!雖然除此而外、其他部分只是一片空白,或以顏色來說,它是一片「空黑」。

 這是朱作所維持的中國文人畫一貫的特色──留白,或者說,留空。空白是開闊、是浩渺、是無限、是一切可能、是有非無。這是中西畫、我所理解的、最大的分野,精神上的分野。我覺得朱老很自然的承襲了這個精神,甚至有些作品似還刻意要去放大這個精神。留白、留空,留來留去,為誰而留?自然是為觀者而留,也為當畫者自己亦成觀者時而留。對畫紙而言,揮灑之處,屬於畫者,留白之處,賦予觀者。畫不盡意,意不盡畫,畫意不盡。大象無形,大盈若沖,大有若無。對畫者而言,畫盡於此,點到為止,觀者如覺意猶未盡,那是觀者自己的事,有賴他自己去完成了。

 中畫留白有西人難解之妙,而人生之留白也是很好的。人常習慣把自己的時間填滿,把自己的感官知覺填滿,不管填的是什麼。牆壁沒吊掛些裝飾擺設覺得太空,四下悄然無聲不放點音樂覺得太靜,閒著沒事不讀報章雜誌看看書便說百無聊賴,至於不習慣閱讀者,年輕的則也許相偕冶遊,不年輕的可能是聊天下棋乃至蒔草種花,人總沒有真正閒著。大概大家還沒這習慣說閒閒沒事,然後約個人一起看雲發呆、或不看雲光發呆的。我們不只總讓我們的五官太勞碌,也同時讓自己的思想少了優游的空間,或說是時間。別提我們人看書像極牛吃草,本來就很難馬上消化的,要靠不斷的反芻。即日常所見所聞,也需有足夠時間才能思辨,否則不免道聽塗說人云亦云。學而不思則罔,孔子此言不誣。發呆者通常不呆,不發呆者才容易變呆。

 不過雖然呆人才不發呆,但發呆畢竟算不得是一種很高的境界。發呆也許是東想西想、胡思亂想,最高的境界則是無所思、無所想,可能是一種完全的空白吧,這是所謂禪定的境界。這因我還未修成正果,境界至今只是耳聞,無緣得識,於是也無從說起。

 朱為白去年十月跟一群書畫同好訪大陸作交流,登華山時接受記者訪問所說的一段話,頗可印證他致力虛、靜、空、純的藝術理念。據報導當日陰霾,煙深霧濃,在山上並看不到任何景觀,所以記者說天公不作美,不過我們的朱老卻說:

 「對藝術家來講,看不見有看不見的美,這種是最好,心理沒有雜念,到頂點的時候,你可以發揮你的想像能力,這就是對藝術家的收穫,可以無窮無限的美,空間非常大,大到什麼程度呢,大到妙不可言。」


 註:朱為白回顧展,3/12~6/5/2005,台北市立美術館,3A展場。

台長: solesoul
人氣(2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