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enayant/1/124680862984)
(圖片由關山代天府轎班提供)
前言~~
話說,我本來是要開始寫2007年第二屆電光成長班的心得,因為再不趕快寫,很多綿密的感覺會忘光光→丞志還叫我倒回去看錄影帶就會有很多感覺上身,哇ㄌㄟ那還得花上多少時間啊~~~可是、要談2007年夏天的電光成長班以前,就要先談2007年寒假我帶ICYE交青跟台南女中文化隊妹妹到電光部落遊學的事;那要談到這個,就要再回溯到2006年夏天第一屆電光成長班我參與到的部分,可是這又有個重要的源頭,就是要拉~~~~回2006年春天媽祖生那一天去關山參加遶境活動的心得,那麼這一路來龍去脈才會理得清楚。而且2007年中間還欠個《看見跨部落的巴卡隆愛》要談到去都歷的事情咧,天哪~~
這種感覺很像要談part 6之前,不先講part 1就很難交代前因後果,於是我只好把這篇一年半前早就寫完放著快要昂六(臭掉)的文章再拿出來,這是因為2006年年底報台文章發表時序被打混了,那時老爹過世、事情很多心情也很亂,所以後來我連「有了小愛的年祭」的多篇續篇都還沒po出來,就通通都擱下來了~~~~
現在,這些擱下來的文章一~~~~個個回來找我說不管啦他們要出來,因為,確實、他們也都存在過,而且那時的所做所思也都在現在繼續影響著我而成為具有延續性的脈絡,不交代還真的麻煩,所以就把這些一直擱著的文章再拿出來,如果各位看倌你們覺得時序上很亂不要嫌。這種感覺很像:以為人工流產沒事了,結果那些成形的生命一~~~~個個回來糾纏你吵著你要給他們買玩具買衣服來著,結果你只好把這些嬰靈的牌位通通供養起來一個個數算他們的名字。光是沒有PO出來的文章就給我這種感覺,所以結論是:不要墮胎,後患無窮。
這篇文章還蠻長的,又是系列,因為當中有很多出竅的感想還拉到國外,很跳很蒙太奇。反正電光系列一時也寫不完,這個系列出來湊和著報台更新按照我的龜速起碼可以撐好一陣子,也讓我好好寫寫。那麼以下就請各位把時空拉~~~~~~到2006年的春天,一個準備開始震天價響的鎮上夜晚……(好像說書人在打板子唷~~)
在號稱知本第四家族的白浪家族裡,我們的大家長是虞導,左右護法呢是知本土生土長的阿宏跟龍森,其他還有許多被知本吸進來到不行就變成第四家族的人。替代役的小石是其中一位傳奇人物,另外一位呢就是有著阿美族高度光明正大混在卑南族中間的丞志。
話說我知道丞志這個高度的人飄來飄去在知本很久了,通常只要有明智跟阿宏的地方多半也會看著他很苦力的跟還有做。我開始跟丞志有了比較多的接觸,是在2005年年底入口網的聚會討論,2006年年初也一起做了初鹿牧場還我土地的實況報導,我速記他攝影然後比對文字資料再PO到入口網真是可怕的累死人。我們的交集主要是從2005年年底帶知本小女生到南王跟寶桑的行程開始,那時讓我擁有天大的發現原來丞志是個很在意青少年的阿累,於是這個新發現的結果就是我有什麼一起的事喜歡找他,然後不只是知本的小女生挨他愛他,結果就連寶桑的小男生像志豪也老愛問他黏他,志豪還嗆說他跟丞志的關係是同志唷,因為他們兩個的名字都同樣有個志嘛。
之後我們之間最好笑的交集,就是普悠瑪mugamut結束以後那個晚上,族人在巴拉冠二樓跟南島社大的老師們進行有關社造意見的熱烈討論,我把一張寫著名單的紙悄悄遞給晚到的他,上頭是好幾個報名參加卑南語課程的學員及所在社區。當時情形是這樣的,勁之跟我說,他已經去報名南島社大開的卑南語課程,我這跟他嗆聲要一起卑南語母語演講的對手,有了阿利的刺激跟加持那當然是好啊我也要跟進,於是我非常害怕這一班人數會因為過少而開不成因為這也是社大常有的紀錄,就開始拼命宣傳拉人一起來報名。
小石就是其中很率直的一位好啊,就把他的名字寫下來後面加上太巴塱他現在住的部落,儘管我們兩個都想學知本語系但是經驗告訴我學南王語系也通,只要轉過去就好了重點是要先學到一個語系的內容。於是我望著丞志,不知道他的反應是怎樣,沒想到,他根本不用我跟他宣傳或是多講些什麼話慫恿,就把筆拿過來直接簽下他的名字跟他的所在地社區。於是耶~~~我們都成了鄭浩祥大哥週四晚間的學生。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丞志的本家就在關山。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enayant/1/124680863031)
上完卑南語第二堂的某個晚上,已經陷入論文苦戰的丞志來問我論文寫作的事,結果我們兩個聊的最起勁的除了知本以外,就是他在關山帶小孩子的事。丞志說,他一直很掛心關山的孩子們。由於地方青壯輩人口外流嚴重,家庭功能不彰,小孩子的成長有很多的狀況,他在知本的經驗讓他想透過類似年輕人的聚集,不分族群把小孩子集合起來,讓小孩子們能夠享有一處歸屬感的地方,能夠在良好的同儕互動中成長。於是從去年開始,他跟幾個年輕人透過轎班的方式,讓國中生、高中生可以藉由抬轎的練習一個月聚會兩次,也有老師傅指導,成為廟會轎班的生力軍。這個方式不僅讓孩子跟老人可以透過同一件事情去做跨代的互動,同時也傳承了地方上希望把重要知識傳授、教導給下一輩的想法。
聽著聽著,讓我覺得這很像跳將的巴拉冠嘛,把會所的組織帶進來,大的帶小的,讓每一級都擁有可以向上分擔、向下承擔的任務,環環相扣互相扶持。於是當我知道丞志他們轎班的年度盛事就是三月媽祖生要遶境鎮上,我就說好一定找時間去,平常我凹他那麼多,現在我的阿累要開始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大事,那當然是無論如何要來給他奧援囉~~~就像婦女鋤草祭南王跟寶桑的互訪那樣,就像聯合年祭寶桑給知本大喊加油一樣,就像知本年輕人聲援初鹿還我土地一樣,阿累在做事,身為阿累的阿累,儘管有很多事不是我們能做的,我們總是能夠到場相陪力挺,給他最好的支持跟在乎嘛。
農曆3月24日星期五,午後四點的關山火車站,騎著歐多拜來接我的丞志,臉上已經有兩瓶保力達見底的顏色,讓我想到原來關公的臉應該也是喝紅來著的。通過綠油油的稻田,丞志先載我去他們轎班的廟見識見識,那裡已有另一個轎班正在前庭熱鬧。
話說關山的大廟是天后宮,還有很多地方廟跟角頭廟,另外一個大廟則是代天府。有意思的是,代天府的歷屆爐主都是客家人,也是客家人的丞志就跟代天府有深厚的地緣關係,還有幾名他認識的高中生本來就在代天府。很自然的,後來他們年輕人成立的轎班組織在相關工作上就會幫忙代天府這邊。
在遶境這一天,各廟轎班跟陣頭到最後都會把自家神轎抬進大廟裡來個熱鬧非凡的大會合。在以往,不同轎班跟陣頭之間可還互分派系不相往來,嚴重時還會發生衝突。不過近年來彼此都有先打照面西阿給,互動上比較好,遇有活動也會互相支援。而這次的遶境,就連池上、大坡也都有轎班來相挺,這是因為當年他們元宵節時丞志他們年輕人的轎班有去幫忙,所以這次算是還人情來助陣,因此就連他們轎班今晚跳官將首的五個弟弟也都是池上來的哩。丞志說友壇都來幫忙說要讓這次關山遶境極其盛大熱鬧,讓我又想起這簡直是友好部落在祭典期間互壯聲勢的翻版,像極了12月31日晚上初鹿跟龍過脈之間年輕人一定會互相造訪的情義。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enayant/1/124680863068)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enayant/1/124680863171)
丞志指著已經從廟裡頭抬出來的神轎,要我看看上頭的電線,那是他們年輕人接起來的,連著好幾處有各色爆閃燈的地方,這樣子神轎晚上出巡一閃一閃就很帥了。他還指著轎上他們做的五營旗,居然是用水管插上去的,他笑說:「啊就跟做水電工的哥哥要的材料啊。」原因是這樣甩起來彈力更佳,我還第一次看到有灰色塑膠水管安裝在神轎上的咧,此時已經開始被這一代年輕人的思維打敗就像我當年來到寶桑那樣。
丞志又說:「以前我們的神轎遶境,神明是坐輪椅的。」啊??我聽不懂,他指指後面地上,一個矮矮的四方鐵架下面架了四個輪子,原來代天府已經有十幾年找不到年輕人抬轎,於是老人家只好用把神轎放在四角形的輪架上,等於是拉著神轎走,就像拖吊違規車那樣的遶境法。這應該,看在曾經親眼見到神轎是如何風光過的老人家眼底,會是很痛苦的事罷。就像祭典期間看不到有足夠體力跟腳力可以帶timatilraw飛舞盤旋的年輕人,讓老人家只能撐著柺杖在那邊勉強著腳點一點一樣,這對於如此在乎傳統也曾經年輕有體力的老人家來說,力有未逮的遺憾,其實更是一種沒有把下一輩帶好的自責罷。
不過說實在,我還是很難把唸科大建築與環境研究所的丞志跟他在轎班的投入連結在一起。然而一聽他說起故事,就不得不理解,他那愛家鄉的心情是多麼迫切。話說到外地唸書很久的丞志,研究所二、三年級才回來關山,當他聽到老人家這樣怨嘆無奈的在意:「難道,我們的神,就不能被好好地抬進去大廟嗎?」「為什麼都要坐輪椅進大廟?」「我們都老了,就算想抬也抬不動……」老人的話語,讓他聽了很扎心,於是他一直把老人家的渴願放在心底,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找到足夠的年輕人學會怎樣抬轎,齊心合力來完成這件地方大事,讓虔誠了一輩子的老人家在有生之年還能感到安慰。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enayant/1/124680863199)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senayant/1/124680863235)
於是他跟幾個高中生先是興趣來幫忙,開了轎班訓練課程之後(猛的是還是用社造的方式去帶喔,很有現代操作的感覺),沒想到人越來越多,國高中生的朋友拉朋友,人脈跟聯繫都漸漸擴張,就形成一群想要做些什麼事的男生聚集在一起。藉著抬轎的操演,那種很男生之間、只有男生之間才做得到、感受得到的情感跟聚合,也就越來越強。
神轎抬起來可不輕,加上炮陣伺候,遶境一圈下來也要有足夠的人力可以隨時替換,因此就需要很多年輕人練到可以隨時上陣的地步。這一前一後各五個人在扛這十人大轎的武轎時,如果默契不夠好,前進、側甩的時候就會扛得感到格外吃力,甚至練習時肩膀會淤青。他們就這樣練習了一整年,農曆每個月初二、十六練習,出轎前幾個禮拜還每晚都在練習。於是,當去年此時年輕人終於可以用自己的力量,而不是用輪椅把神轎用抬的方式扛進廟裡,那一刻,十個抬轎的加上更多拉電線跟候補輪替的年輕人眼眶都紅漲了,還得忍住不哭出來。哎,這群媽媽有交代不能亂哭的男生,最後則是以呼喊來抒發他們高漲與激動的心。這樣的經驗,也更加強了他們要聚合在一起的心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