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13 09:00:29| 人氣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傾聽孩子的無聲語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傾聽孩子的無聲語言

「看,你發掘的就是屬於你自己的──它可能會和其他人所重視的不同,包括我。」──艾瑞克森

文/楊雅亭 攝影/黃念謹

生活中您有沒有發現孩子會出現許多細微變化,好比說突然變得焦躁、上網時間變長、對性感興趣、突然拒學,甚至言語冷漠……,或者更嚴重地出現割腕、飆車,甚至集體自殺的反社會行為呢?這些行為的背後究竟傳達了什麼訊息?父母又該如何覺察警訊、客觀判斷呢?

傾聽孩子們的生活警兆,這一期《minE張老師月刊》我們約訪了馬偕兒童心智科醫師臧汝芬,她試著從孩子的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因素來分析孩子的行為動機,並提醒我們必須重新檢視孩子現階段的需求,餵飽孩子過去的匱乏,以協助孩子達成完整的自我認同。

「只要在生命中遇到一個有意義的人,孩子就會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臧汝芬如此做結論。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讓孩子開展生命的奇蹟,最基本前提應該聽懂孩子的言語吧,無論是有聲的,或是無聲的。

以下是我們的訪談摘要。

來自孩子的警訊

每位孩子都可能出現情緒障礙,有研究報告指出:五個孩子裡,平均有一位會出現情緒困擾,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問題型態也會不同;另外,也有報告指出,在十個孩子裡,平均有一位先天的基因有問題,如果後天環境無法配合,孩子也可能出現嚴重的心理或精神障礙。

◆警訊1:學習障礙、身體化徵狀與反叛行為

成績很可能影響孩子的自我認定,特別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如果一開始我們不去處理孩子學習障礙的原因,很容易造成孩子日後的情緒障礙,尤其是女孩,多以焦慮的形式表現,而男孩多以反叛行為規範來表達。

有些學習障礙的小孩,每次上學前會說肚子痛,但是經醫學檢查結果,卻發現身體並無異狀,這是焦慮所引發的身體化徵狀(somatization disorder),其他的徵狀,包括心悸、呼吸困難或呼吸加速、出汗、肌肉緊繃、噁心、拉肚子、頭暈……等。

也有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國小時,成績還不錯,但是到了國中,功課變多,因為積累的學得無助感引發內在焦慮,各種警訊也愈來愈明顯,例如在人際相處上出現與父母親的對立、交壞朋友、語言稀少冷酷、不愛談論複雜事物、只關心自己有興趣的話題等;生活適應方面則出現做事草率、面對複雜工作時愛找藉口、經常衝動犯錯、打電動的時間變長,甚至出現自我放棄的言語,而更嚴重者更會以各種理由拒學、透過操弄、威脅父母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

上述的警訊,通常是因為孩子本身小小的缺陷(如注意力不中、認知能力較低、學習方式策略無效等因素),卻未能即時經過大環境的處理,而逐漸地造成日後在學習上、人際關係,及生活適應能力等各面出現狀態。

◆警訊2:割腕與集體自殺

前不久又傳出一起學生集體割腕的事件,雖然有媒體報導說,孩子是「純粹為了好玩」,但我們可以思考,為何孩子要用這種方式來求救?究竟想表達什麼?為何不能用說的?而必須以這樣的威脅方式取得關心?

「看到血的那一剎那,感覺不是疼痛,而是找到一個答案……。」我接觸過一個割腕自殺的個案,她這麼敘述著,「割腕的感覺,比起過去心裡所承受的痛苦,是不痛好幾倍,我想從小到大所累積的傷害,用血也無法完全表達,割腕是為了表達傷痛。」換句話說,她是透過自我傷害,來轉移心理的創傷。

每個自我傷害的個案都有一段特殊的成長過程,我相信這些孩子不是故意的,而是他們在表達憤怒、需要他人關懷。當然正常孩子可以透過用語言來表達情緒,但是對於在特別家庭長大的孩子來說,有時這樣的表達反而舒服些。我想這些孩子從小就出狀況了,但卻被用不正確的方式來處理,而在生命中也未曾遇見好的人,他們心理的痛被漠視了。因為基因不利(如憂鬱特質等),加上外在的大環境對他們的不瞭解(如生長在充滿壓力、挑戰的家庭等)而無法應付困境,於是問題不斷包裹,最後終於爆發。

而集體自殺,通常發生在網路上,當孩子發現他們的痛竟然可以被人理解、自然得到共鳴,於是自殺效應蔓延群體。

台長: marco
人氣(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公益 |
此分類下一篇:傾聽孩子的無聲語言2
此分類上一篇:西藏生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