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03 20:16:54| 人氣65|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需要具備媒體使用能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需要具備媒體使用能力

今日的孩子已經掌握了一項未來社會的中心關鍵技能:科技網絡的應用。他們使用手機和網路,融入他們的團體或朋友圈中。這種仍然被許多父母視為洪水猛獸的趨勢,實質上應該說是一種好現象。

儘管多年來有許多父母為了保護孩子免於受電子科技的誘惑,而將抵制網路科技的應用列在他們的作戰清單中,但是未來從個人、家庭到社會,裡裡外外都將會是一個媒體的世界。這讓我想起60年代末,當電視占領了每個家庭時所引起的第一波抵制浪潮:我們隔壁鄰居家就沒有電視,而他們也覺得不該要有電視。他們的兒子馬丁當然也不准來我們家或到其他鄰居家看電視。他的父母選擇落實閱讀計畫,而且是從馬丁下午上完直笛課就開始。我依稀還記得那笛聲、那透過花園徐徐傳來無力又單調的笛聲。

15年後,當我在同學會上發現馬丁變成一個超級媒體迷的時候,我一點都不驚訝。他是驚悚片和鬼片的專家,房間裡全被音響和錄放影機占滿(如他在照片中給我們看的一樣)。後來他和一位護士結婚,不過婚姻維持不長。

小孩子會變成愚蠢的電視迷和瘋音響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用來和世界聯結的那條感情線變得輕薄而脆弱。孩子都喜歡電子媒體。這是好的。因為他們的大腦需要刺激、需要神經絲聯結的物質,以及激發想像力的養分。根據我的經驗,實際上小孩子並沒有像大人說的那麼熱愛這些電子媒體。他們小的時候其實比較喜歡跟爸爸媽媽玩,直到他們覺得沒意思了才會跑去對著電視。

當他們大一點的時候,他們會想要以電腦遊戲或進入網路的互動世界來試試自己的大腦反應速率。根據調查,德國的大人1天平均看2.5個小時的電視!但是小孩子反而看得少,而且明顯有愈來愈少的趨勢。所以,會不會是我們對媒體過分盲目在意,導致我們對孩子看電視的問題如此嚴格看待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反過來和孩子一起學習控制這項最重要的未來媒體呢!?像是開關一樣。


手牽手進入虛擬世界
帶領孩子進入未來的媒體世界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陪伴他們一起進入這個世界。就像去看電影一樣,有許多好電影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的。您也可以試著寫簡訊、發電子郵件或上網聊天。

我和我的孩子就一起發現了一個很好玩的電腦遊戲,在這個遊戲中,我也和他們一樣得到無比的樂趣。又如聽MP3,我總是鼓勵孩子去找自己喜歡的音樂。在我的印象中,年輕人喜歡的應該是那種對我來說刺耳又難聽的音樂,但是我的孩子偏偏就喜歡老掉牙的滾石樂團呢!

我們需要陪著孩子一起這麼做,而且要加快腳步──為了我們的神經絲;為了我們的大腦;為了我們的想像力;還有,為了練習把電視關掉。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幽默感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一家人和E及F這對來自漢堡的夫婦很要好。現在有愈來愈多人是較晚才當父母的,E和F就是屬於這樣的夫妻,但他們反而是更盡責的父母。

E,孩子的媽媽,生下大眼、豐唇的小安娜時是41歲。這三個人的家庭生活非常講究。家裡的擺設完全依照風水,還點上香精油。門上掛著具有神聖宗教意味的鈴噹。他們討論的話題不是全球絕種的生物就是文化資產的流失。

我還記得有一天晚上,F,孩子的爸爸,和安娜一起做學齡前兒童遊戲的情景。整個晚上F就在沙發、椅子和櫃子前面跳來跳去,一面拿著單字卡對著13個月大、吸著奶嘴的安娜說:汽車、爸爸、向日葵、氣球。我永遠不會忘記當F不斷地重複朗誦汽-車-、爸-爸-,還有向-日-葵-的時候,安娜是張著多麼大的眼睛看著他。F這麼做的理由是:「人類對數字和字母的認知學習從8個月開始,4歲的時候這個能力就會消失。」這是一位以色列的大腦研究學者最新發現的!

不過從那天開始,我太太和我倒是決定要多多注意幽默感的問題。我們發現,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周圍的父母們都忽略了這一點,他們岌岌於將3歲小孩送去做語言矯正、4歲學打鼓、5歲報名資優生閱讀課程;最好6歲就可以進哈佛,這樣才能讓小孩未來有最好的機會。對他們來說,再也沒有比這更好了!

我的太太是英國人,我必須承認這點對我們的家庭教育方式的確很有幫助。她會叫我們的孩子,這兩個未來世界的希望,「野獸」或「怪物」,如果他們表現地像野獸或怪物的話。與其閱讀有關哺乳孩子至5歲的好處(沒錯,真的有這種書!)或如何幫幼兒按摩的教養書,她花更多的時間在閱讀小說上。她不像許多狂熱的母親,但卻非常懂得幽默──幽默感才是未來真正必備的能力!

我們的小孩並不會因為我們把他們訓練成考試機器就會遇到比較少的困難。在未來的生活和職場中,高材生未必是贏家,真正的贏家反而是那些異軍突起的黑馬;也就是那些能夠接受為了達到目的偶爾得繞繞遠路的人。

能把失敗視為是個美好的失敗,才是未來根本的生存藝術。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辦法在痛苦的現實下,偶爾把眼光放在一些好笑的事情上,將來他們長大後,又如何能夠對生活中複雜的人生起伏釋懷呢?


「真的」是個很好的願望……
「爸爸,為什麼舅舅的鼻子裡面長那麼多毛?」我6歲的兒子問。
「因為他年紀比較大一點。我也是啊。你看,我也有鼻毛。」
「老了就是快死了嗎?」
「還沒那麼快。我希望……」
「如果你死了,我們就把你丟到垃圾堆。然後我們就一直看電視,看到我們高興了為止!」
「你今天『真的』對我很好!」
「唉唷,爸爸──開玩笑的啦!」(然後是又大又濕的親親)


面對未來,我們的孩子更需要重視身體

我的體育老師是屬於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的人。這些人對「鍛鍊體魄」都特別有一種情結,似乎非得像軍隊一樣,而且一定要搞得很痛苦才行。

我從來就沒什麼運動細胞。我還記得游泳池裡氯刺鼻的味道、體育館內橡膠和汗水的味道,還有數不清的攀繩練習,以及不斷對著一個有皮革墊的跳箱做跳馬練習。「身體」對我來說一點也「不好玩」。(我的身體當時就知道這一點,而且在我40歲開始慢跑以前,早已經是既僵硬又不健康。)

「傾聽身體的聲音!」我每天都得這樣要求我的孩子,指望他們會改掉狼吞虎嚥和一直塞零食的壞習慣,但總是徒勞無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句話將成為未來一句重要的口號。我們的孩子會比過去的任何一代都活得長。根據估計,到這個世紀末,男性的平均受命會達87歲,女性則達93歲。未來,人們的生活是否協調、是否注重營養,將是影響個人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

未來的人愈來愈重視身體保健不只是一種趨勢,也是一項優勢,但也會面臨到一些難以克服的障礙。例如:食品工業盡其所能地使用人造香料來刺激孩子的味覺神經,使得現在的孩子常常吃下許多垃圾食物。

又如:現在的孩子都非常地靈活、好動!運動對他們來說是遊戲、發洩、享樂,也是鍛鍊身體。他們不再被要求只能安安靜靜地坐好,這點他們倒是做得很好,但也帶來了一些困擾──我們幾乎不再考慮去必須要長途開車才到得了的地方。因為要他們安靜坐好,真是難上加難。可是這樣做是對的。因為這樣我們才是照著我們自然的生物法則在過日子。套一句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所說的話──使人性發展窒息的「鐵籠」正在瓦解。

生活已經變成是一種活動,不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身體上,在工作中或是戀愛中。我們用行動代替靜態的計畫、以自己的想法代替他人的決定。生活中重要的是維持平衡,而不再是直線式的生涯計畫,也不再是一站接著一站必須用盡心力「修業完畢」的階段。在知識社會中,生活除了就是為了自己之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其他目的了;也就是,除了成長和學習以外,還是成長和學習。最後,我們也許可以達到一個成熟的烏托邦吧。這就是未來──一個開放的發展世界。

「爸爸,什麼是生活的意義?」
「飆車、馬丁尼和金髮美女,還有擺平流氓,就像我們在007裡面看到的。昨天我們才看的呀!」
「爸爸,那是騙人的啦!那怎麼會是生活的意義!」
「當然不是。可是我也沒有答案。我們一起來找出答案吧。」
「找到的話,你會給我糖果嗎?」

台長: marco
人氣(65)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公益 |
此分類下一篇:媽媽,我們班上來了一個過動兒
此分類上一篇:談輸的哲學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