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28 14:45:10| 人氣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懸崖勒馬,猶未晚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懸崖勒馬,猶未晚矣!

中國媒體報導,中國銀監會日前宣布,出於國家金融安全考量,任何外資不得入股超過兩家銀行。一般咸信,此舉乃是已是暗地衝著新加坡淡馬錫而來,否決已入股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的淡馬錫,再以31億美元購入四大國有銀行之一中國銀行10%的股權,成為戰略投資者。同時,為免賤賣國有資產予外資的輿論再起,中國社保基金正在與中行接洽談判,積極參與中行股權競逐,極有可能作為候補投資者,補淡馬錫的空缺。

目前正如火如荼進行國際化的中國金改,尊循的是一貫以來以市場換外資、換技術的「後發先至」美夢策略。認為大舉向外資讓渡國有金融資產將可以「以外逼內」,一方面迫使內部金融體質改革,一方面在2006大限之前將國有銀行推上世界金融版圖。然而中國當局的這種美夢在民間興起賤賣國有資產的批判之後,開始鳴金收兵,這無疑是正確的。

金融產業一方面具有國家安全的考量,二方面,對於中國這樣的轉型國家而言,由於國內產業間接金融的比例仍然遠高於直接金融,在它仍然擔負甚多對企業進行政策融資任務的同時,中國國內股票與債券市場等直接金融功能卻仍一蹶不振,過度讓予外資,無疑是將整體國內產業暴露於國際風險之下。

從台灣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金融自由化政策來看,一樣由於國際環境所迫,從1987年開始陸續實施利率與匯率自由化政策,同時在90年代起開始開放民間經營新銀行,並且允許跨業經營,開放新金融商品,讓銀行成為綜合百貨業的經營型態。另一方面,也致力提高金融市場中直接金融的比例,開放票券公司成立,並且鼓勵股票與債券市場發展。然而,台灣當局對於外資卻一直有非常高比例的限制。可以說,台灣是先內部自由化才國際化,這雖然是因為台灣金融市場未必為外資所青睞,但另一方面卻也是台灣當局向來以維持匯率穩定照顧出口導向的經濟體質策略所致。

在東南亞金融風暴後,台灣雖然也出現了諸如台中企銀,中興銀行以及地方農漁會等因授信品質不良的本土型金融危機,但在整個國際比較上,期間台灣的匯價與股價變動僅次於日本與香港,而與新加坡差不多,可說是風暴中受傷最輕的國家。一般咸信,台灣之所以躲過金融風暴,金融業不夠國際化反而是原因之一。

中國當年在金融風暴中不但可以讓人民幣堅挺不貶值,甚至還有能力與國際炒家對作捍衛港元,一樣也是受惠於對國際金融資本進出管制所致。如今面對2006大限,中國應該別過度誇張了進軍國際金融版圖的美夢,反而應該務實提高對金融國際化的風險意識與防備才是。

台長: marco
人氣(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